來自Weill Cornell醫學眼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證實氨基水楊酸(PAS)一種常用于治療結核病(TB)的藥物,通過在葉酸合成中的一種關鍵酶加工分解成不同的產物,干擾了隨后在這條信號通路中起作用的酶。這一發表在11月1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研究與從前認為其只與酶結合,而并未參與處理葉酸前體的觀點背道而馳,有可能表明了新的TB藥物靶點以及超越酶抑制的抗菌新策略。 哈佛大學結核病研究人員Eric Rubin 說:“這真是個極好的例子,顯示了我們并不真正了解許多藥物的作用機制。我們常常在簡單的假設藥物抑制了某個過程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但是隨著我們了解得越多,它變得越為的復雜。” 多藥耐藥性結核病是全球范圍內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然而尋找新的藥物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微生物學家Alimuddin Zumla(未參與該研究)說:“因此必須盡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經經過試驗和測試的......閱讀全文
清華大學 鄧海騰教授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鄧海騰教授做了題為《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beyond Proteomics》的報告,主要內容是關于質譜在代謝組學方面的應用。 回顧質譜百年發展歷史,從
前言:傳統中藥以口服用藥為主,其化學成分受胃腸道酸堿性、腸道微生 物及代謝酶等影響常發生轉化,使其生物利用度降低,體內除中藥 原形成分外,還可能有大量代謝產物的存在,這些體內吸收化學 成分是闡明中藥發揮藥效機制的直接物質基礎。要想揭示中藥體內 藥效物質,代謝產物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廣東醫科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以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featuring unusual building blocks and engineere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心腦血管疾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Science:重磅!親聯蛋白2切割竟可阻止心力衰竭產生doi:10.1126/science.aan3303. 美國愛荷華大學心臟研究員Long-Sheng Song博士及其團隊在之前的研究中已
引言:近日,一組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和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期刊《Cell Metabolism》上面發表一篇文章,顯示人體能量工廠線粒體也受到生物鐘的控制,而介導線粒體分裂及融合的關鍵基因DRP1的磷酸化在線粒體生物節律調控中其中關鍵作用。另外,一組來自法國的科學家最近在國際期刊《PLoS
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指 “一種可客觀檢測和評價的特性,可作為正常生物學過程、病理過程或治療干預藥理學反應的指示因子”,作為個體化醫療的“關鍵詞”之一,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生物標志物已經成為當前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Biomarker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一個腫瘤標志物可追溯到18
(一)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提供合適的環境條件,不同種類的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不完全相同,個別種類要求特殊的環境條件。但其基本條件包括營養、pH、溫度、氣體等方面。 1. 營養物質:細菌在機體外人工培養,必須按細菌的種類嗜性滿足其營養需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 酸堿度:
巨噬細胞在體內廣泛分布,它們吞噬異物并消除細菌,在人體對抗各種疾病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巨噬細胞的過度炎性激活也可能引發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細胞因子風暴,這正是新冠肺炎死亡的主要誘因。因此,炎性巨噬細胞必須受到精確調控,以避免嚴重的副作用。 之前
一、代謝的基本概念(Basis concepts of Metabolism) 機體內的化學反應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細胞內這些反應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反應的產物可能就是下一個反應的底物,這樣構成一連串的反應,稱之為代謝途徑(pathway),由不同的代謝途徑相互交叉構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盤轉的結構被形象地稱為人體第二大腦。腸道中寄生著數以計億的細菌,它們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一種外環境,各種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然而腸道菌群并不都是人類的朋友,按特性來講,它們可分為3大類,即好菌、壞菌和中性菌。當人
微生物廣泛存在于我們自身以及賴以生存的環境中,無論種類還是數量,它們都遠超我們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它們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但是,微生物如何影響宿主健康?如何感知外界環境?這是科學家們一直“癡情”于這些微小生命體的原因。 4月24日,《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一篇題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老藥新用研究領域上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相關重要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http://cn.bing.com 【1】Cell Rep:老藥新用!一類乳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在炎性疾病研究上取得了多項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 Immunol:好事過頭反變壞事 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或會引發機體炎癥 doi:10.1038/s41590-019-0
本次我們邀請到了清華大學藥學院胡澤平研究員,為大家帶來代謝組學領域的相關知識。聆聽大咖觀點! 代謝組能讓我們全面理解一個生物系統,它能為研究者提供許多功能性信息。請您介紹一下,目前代謝組學主要研究手段有哪些?該領域目前的研究及臨床應用情況如何? 胡教授:代謝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代謝紊
2017年11月13日,安捷倫科技在北京舉行“安捷倫思想領袖獎”頒獎典禮,將該獎項授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為他在天然產物誘導腫瘤細胞分化領域的研究提供支持,這是第36次頒發安捷倫思想領袖獎,也是第4次中國學者獲獎。同時舉行了安捷倫2017年癌癥代謝及精準醫學研討會,邀請中國醫學科
病毒感染可以調節宿主細胞的代謝,從而影響病毒的存活或清除。RNA修飾,特別是最為常見的哺乳動物mRNA修飾---N6-甲基腺苷(m6A)---能夠調節基因表達和病毒感染。比如,m6A甲基轉移酶復合物組分METTL3/14限制寨卡病毒產生,而m6A去甲基酶ALKBH5和FTO增強這種病毒的產生。在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低熱量飲食能給機體健康帶來多種好處,比如延長壽命、幫助減肥等等,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整理,共同解讀低熱量飲食對機體健康的益處。 【1】Cell Metab:熱量限制或有助延緩人體衰老 doi:10.1016/j.cmet.2018.02.019 在首批探究
今年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認為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有癥狀的疾病。即便他們當中只有10
質譜技術是過去幾十年中受到臨床實驗室認可并快速發展的最新技術, 近十年來影響了醫學及臨床實踐的諸多領域。氣相色譜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術最早被應用于各類臨床檢測, 此后各類型質譜技術被不同應用領域所接受, 包括毒理學、微生
如今我們的社會似乎已經接受了這樣一種觀點,即體重增加是在一個容易攝入卡路里的環境中長大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然而在我們的職業和私人生活中,體育鍛煉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而且衰老只會讓減肥變得更加困難。 從短期來看,超重的后果似乎很遙遠或者說并不重要,但其最終卻會導致更高的糖尿病和心臟病發病率,而且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葡萄糖一直被認為是哺乳動物最重要的循環能量前體,通過分解代謝途徑——糖酵解,每一分子葡萄糖直接產生2個ATP分子。糖酵解還產生NADH和丙酮酸,可在線粒體中被氧化生成額外的ATP。當線粒體呼吸受損時,丙酮酸被NADH還原為乳酸,而乳酸是細胞分泌的廢物。但是,哺乳動物并沒有排泄大量的乳酸,一個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光合生物制造技術是指以光合生物為平臺,將太陽能和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學品的技術,可以在單一平臺、單一過程中同時取得固碳減排和綠色生產的效果。藍細菌是極具潛力的光合微生物平臺,相比較于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結構相對簡單、生長快速、光合效率高、遺傳操作便捷等優勢,易于進行光合細胞工
1.1 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顯微鏡檢查 目前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涂片顯微鏡檢查是我國結核病實驗室使用最為 普遍的方法,其操作簡單快捷,特異性高,設備要求低,但是靈敏度較低,不能及時發現病人。1.2 發光二極管熒光顯微鏡(LED熒光顯微鏡)發光二極管熒光顯微鏡管利用二極管光源,延長了顯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9月9日-12日,第五屆金屬組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西郊賓館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近200位金屬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探討金屬組學的最新進展及未
長生不老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夙愿。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有菩提老祖的大品天仙訣,王母娘娘盛會上的蟠桃,太上老祖煉丹爐里的不老丹,還有妖怪們夢寐以求的唐僧肉都可以實現長生不老。在史學瀚海中,《史記》記載秦始皇東巡碣石,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藥;在現代科學中,衰老仍然是生物醫學領域熱門主題之
在病毒或細菌感染下,宿主細胞能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參與抗感染。其中,病毒感染能誘導宿主細胞改變膽固醇代謝酶和代謝產物的表達,而膽固醇代謝也能調控宿主細胞抗病毒反應。12月24日,IMMUNIT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艷研究員團隊與上海大學魏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