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將聚焦4類創新活動部署試點任務
科技部等8部門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旨在創新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實的經驗,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11月9日,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對《試點方案》制定背景、基本考慮、試點任務和組織實施等的解讀。 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普及司有關負責人指出,本次試點工作將聚焦“四個面向”,圍繞國家科技任務用好用活人才,創新科技人才評價機制,以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為目的,以“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為著力點,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和政策協同為保障,按照創新活動類型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本次試點將按照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社會公益研究4類創新活動部署試點任務。針對每一類創新活動,從構建符合科研活動特點的評價指標、創新評價方式、完善用人單位內部制度建設等方面提出相應試點任務。同時,強調要......閱讀全文
程萍:科技人才評價是束縛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枷鎖嗎
近兩年,筆者對“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及我國科技人才評價現狀作了一些思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龐大和研究難度很高的問題。 首先,“科技人才”的界定就是一個難題,目前我國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國家現行統計標準中的“R&D人員”和“科技活動人員”并不能等同于這個概念。 從科學研究和技
實施蹄疾步穩:創新人才評價方式,全面破除“五唯”
2019年11月29日,學校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于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康紹忠、李德發、任發政、沈建忠、武維華、張福鎖(按拼音排序,下同)聘為講席教授A類,樊勝根、李小云、楊寧聘為講席教授B類(樊勝根、李小云
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交流研討活動在京舉行
2016年1月14日-15日,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在京舉辦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研討活動,交流開展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經驗,研究2016年重點工作。部分地方科技管理部門、高校、院所、科技服務機構、創新創業人才等百余名代表參加。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領導出席活動并講話,充分肯定了地方和單位
院士建言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現行人才評價機制不科學,不利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難以產出重大科學原創。我國人才評價機制亟待完善。”在1月14日舉行的“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研討會上,與會院士專家針對目前人才評價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展開研討,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 本次研討會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旨在進一步推進人才評價工作
王通訊:人才評價謹防三偏差
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人才。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的支持下,光明日報社于1月14日組織召開了“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院士專家對如何更好地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提出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本版(光明日報)1月18日刊登研討會發言摘要后,引起業界關注,多位學者專程投稿參與
魯白:新藥源自創新-創新源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蘭素史克科學創新日”活動,設立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神經科學卓越獎和明日之星三大獎項,獎勵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科學家。5月28日,公司將在上海舉行隆重頒獎禮,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和5000元獎金及精致獎章。 中國葛
短效評價阻礙科學創新
開墾少有人涉足的科學領地,有可能收獲重大的科學影響,但同時也具有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規的研究方式,這類研究常被稱作“探索性研究”,與基于常規方式的“開發性研究”形成對照。可以預見,前一類研究中涉及更多“新穎性”,因而也有可能發現更多潛在的科學創新。 然而,創新的科學研究是否總是
短效評價阻礙科學創新
開墾少有人涉足的科學領地,有可能收獲重大的科學影響,但同時也具有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規的研究方式,這類研究常被稱作“探索性研究”,與基于常規方式的“開發性研究”形成對照。可以預見,前一類研究中涉及更多“新穎性”,因而也有可能發現更多潛在的科學創新。 然而,創新的科學研究是否總是
人才評價: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
?? 針對一個時期以來科技界人才“帽子滿天飛”及科技教育界人才搶奪漸呈白熱化局面,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院士9日呼吁,要改變目前人才評價中“以帽取人”的不良傾向,建立一個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評價機制,既要看“帽子”,更要看“里子”。他是在正在此間召開的中國農科院人才工作推進會上說這番話的。唐華俊表示,前
運用增值評價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日前,教育部在其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改進本科教育教學評估,推動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將“增值評價”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綜合評價一起,視為保證教育評價科
破立并舉健全高校人才評價體系
不得簡單以刊物、頭銜、榮譽、資歷等判斷論文質量,不得過分依賴國際數據和期刊,不得將SSCI、CSSCI等論文收錄數作為導師崗位選聘、人才計劃申報評審的唯一指標……不久前,教育部發布《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10個“不得”,對于進一
朱靜院士:時代呼喚創新-創新呼喚人才
響應習總書記號召:“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仿古詩以舒懷: 大風起兮云飛揚, 銳志創新當自強。 厚德載物育英才, 安得猛士守四方。 朱靜 院士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
健全科學評價考核機制-保障人才潛心科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
健全科學評價考核機制-保障人才潛心科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的“破”與“立”
今年6月,黨中央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拉開了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的大幕。 推進科技人才評價改革,不能一破了之,也不能光立不破,而是需要把“破”與“立”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新時代條件下多元化科技人才評價
高校科技評價機制改革-提升創新能力堅持開放評價
近日,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技能點亮夢想,科技鑄就成功”科技創新作品展示活動在該校舉行,由該校大學生原創的50余件科技創新作品亮相。圖為中德學院的大學生在科技作品展上展示飛行器。 近日,教育部頒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高校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統一、量化
在創新創業中凝聚人才
日前,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主辦的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該中心主任李普指出,新形勢對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李普表示,人才中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主要
化工創新強業急需“人才工程”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人力人才資源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化學化工界代表委員們從科研人才、工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及化工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 在科研人才培養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
創新人才成長的張弛之道
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王澍的代表作之一“錢江時代”王澍屠呦呦 2012年2月名不見經傳的王澍獲得國際建筑頂級大獎,引起廣泛關注。聯想起2011年9月獲得國際醫學頂級大獎的屠呦呦,他們均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在獲獎前都默默無聞。在舉國呼喚創新人才的時候,兩人獲獎不僅提振了中國本土創新信
深化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
?? 北京7月3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以進一步優化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加強監督評估和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中青報: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評價新機制
當前人才評價存在“六重六輕”,即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輕能力,重資歷、輕業績,重論文、輕貢獻,重近期、輕長遠,重顯能、輕潛能,重數量、輕質量。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眼
構建全鏈條人才支撐體系,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是個體量較大的研究所,共擁有約1900余名各類職工和1400名研究生。如何完善人才體系建設,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提升研究團隊的創新能力和效率,是大連化物所一直在摸索的問題。在過去幾年里,對標國家、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
評價體系推動創新驅動正向循環
當前種業面臨我國農業生產的兩大迫切需求,一是如何在應對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等問題的同時,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二是如何面對農業生產成本快速增加和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的考驗,為效益農業提供支撐。這就要求圍繞著“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來培育綠
北理工教授:科技評價活動應回歸價值判斷
當前,科技界反映科技評價工作存在“八重八輕”現象: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重跟風輕探索、重基礎輕應用、重理論輕技術、重個人輕團隊、重成果輕推廣。尤其是評價目標不明確,不注重分類評價,用論文數量、影響因子及引文指標代替科學價值,行政干預或代替學術評價,專家評價重形式、走過場,外
高薪科技創新人才可申請落戶
本市昨日發布《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對北京引進人才的事項進行了規定。圍繞著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和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金融、體育、教育衛生、高技能等7類人才的引進加大力度,并列明了前所未有的具體條件。 辦法中規定,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
瞄準原始創新-激發人才活力
首次發現D型絲氨酸對睡眠的調控作用,開發出一套基于腺相關病毒載體的稀疏高亮標記方法,實現全腦范圍單神經元完整重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科學中心”)成立近4年來,瞄準國際腦科學研究前沿,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 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北京腦科學中
瞄準原始創新-激發人才活力
首次發現D型絲氨酸對睡眠的調控作用,開發出一套基于腺相關病毒載體的稀疏高亮標記方法,實現全腦范圍單神經元完整重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科學中心”)成立近4年來,瞄準國際腦科學研究前沿,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 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北京腦科學中心
必須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
李源潮: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
國家人才發展規劃重大政策協調會11月25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指出,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大力度、加快推進重大人才政策創新工作,為人才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制定實施重大人才政策是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確定
廣東將舉辦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活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88.shtm 記者從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廣東高層次國際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廣東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能力和影響力,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通告,將于5月至6月舉辦兩場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