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百個具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工作室
科技部6月27日公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為了造就世界級科技大師及創新團隊,到2020年我國要建設100個在世界科學前沿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學家工作室,并重點支持若干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據了解,這100個科學家工作室將集中在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科技前沿領域或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的重點領域。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入選后,可圍繞若干重大科學問題開展探索性、開創性研究。同時,這些科學家工作室將實行首席科學家制。科學家將獲得充分的科研自主權,他們可以自組團隊、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約束,同時也可獲得更大的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這將營造出潛心研究、自主探索、穩定支持、交叉融合、激勵創新的環境和文化,并將成為我國探索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新方法的途徑之一。 此次對于科學家工作室的遴選、評估、驗收等環節,都將在全球范圍內選擇頂級科學家進行國際同行評議......閱讀全文
155個“創新工作室”加速本科生創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47.shtm
魯白:新藥源自創新-創新源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蘭素史克科學創新日”活動,設立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神經科學卓越獎和明日之星三大獎項,獎勵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科學家。5月28日,公司將在上海舉行隆重頒獎禮,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和5000元獎金及精致獎章。 中國葛
朱靜院士:時代呼喚創新-創新呼喚人才
響應習總書記號召:“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仿古詩以舒懷: 大風起兮云飛揚, 銳志創新當自強。 厚德載物育英才, 安得猛士守四方。 朱靜 院士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
“光譜分析技術創新工作室”技術創新出成果
質量檢測處煉鋼檢驗站“光譜分析技術創新工作室”自3月份成立以來,圍繞光譜分析工作重點難點開展積極的技術創新活動,他們所確立的10項技術研究課題已全部完成。光譜分析檢測結果再現性和檢驗及時率雙雙達到了99.7%,比質量目標分別提高了0.3%和0.7%,比課題改進目標提高了0.1%,實現了“服務質量
創新人才成長的張弛之道
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王澍的代表作之一“錢江時代”王澍屠呦呦 2012年2月名不見經傳的王澍獲得國際建筑頂級大獎,引起廣泛關注。聯想起2011年9月獲得國際醫學頂級大獎的屠呦呦,他們均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在獲獎前都默默無聞。在舉國呼喚創新人才的時候,兩人獲獎不僅提振了中國本土創新信
在創新創業中凝聚人才
日前,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主辦的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該中心主任李普指出,新形勢對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李普表示,人才中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主要從政策
化工創新強業急需“人才工程”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人力人才資源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化學化工界代表委員們從科研人才、工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及化工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 在科研人才培養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
@創新人才,快到北京碗里來
外籍專家在北京,他們說:自己就像一個北京人。我仿佛回到了家一樣。青年科技人才入選科技新星計劃,他們說: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桶金”。它補充了我的人生名片。這是拓展研究視野的平臺。星光璀璨,筑夢北京。北京也正在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持續提升人才“磁吸力”,鑄造人才創新發展的高地。 我找到了第二個家 在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學霸型”人才呵護過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290.shtm■湯敏2023年終歲末,多則與少年班有關的消息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捐贈2億元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樓建設、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發布2024年招生
構建全鏈條人才支撐體系,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是個體量較大的研究所,共擁有約1900余名各類職工和1400名研究生。如何完善人才體系建設,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提升研究團隊的創新能力和效率,是大連化物所一直在摸索的問題。在過去幾年里,對標國家、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
瞄準原始創新-激發人才活力
首次發現D型絲氨酸對睡眠的調控作用,開發出一套基于腺相關病毒載體的稀疏高亮標記方法,實現全腦范圍單神經元完整重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科學中心”)成立近4年來,瞄準國際腦科學研究前沿,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 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北京腦科學中
高薪科技創新人才可申請落戶
本市昨日發布《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對北京引進人才的事項進行了規定。圍繞著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和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金融、體育、教育衛生、高技能等7類人才的引進加大力度,并列明了前所未有的具體條件。辦法中規定,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創
必須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
瞄準原始創新-激發人才活力
首次發現D型絲氨酸對睡眠的調控作用,開發出一套基于腺相關病毒載體的稀疏高亮標記方法,實現全腦范圍單神經元完整重構……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腦科學中心”)成立近4年來,瞄準國際腦科學研究前沿,集中開展科技攻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 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北京腦科學中心
李源潮: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
國家人才發展規劃重大政策協調會11月25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指出,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大力度、加快推進重大人才政策創新工作,為人才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制定實施重大人才政策是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確定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我們對“學霸型”人才呵護過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82.shtm
創新中國論壇綜述:創新人才培養,箭在弦上,路在何方
日前,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成功落下帷幕。 作為論壇主席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然心系祖國,關注祖國的未來,令人敬佩。尤其,他在會上就創新之道發表的主旨演講
程萍:科技人才評價是束縛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枷鎖嗎
近兩年,筆者對“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及我國科技人才評價現狀作了一些思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龐大和研究難度很高的問題。 首先,“科技人才”的界定就是一個難題,目前我國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國家現行統計標準中的“R&D人員”和“科技活動人員”并不能等同于這個概念。 從科學研究和技
“首屆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開班
? 開班儀式現場 9月26日下午,中科院京區科學技術協會與北京三十五中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報告廳聯合舉行首屆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開班儀式,同時這也是該培養班的第一課。 首先,京區科協副主席袁志寧、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分別致詞。隨后,特邀領導和院士專家作了講話。中科院大氣物
華建敏:大學要創造知識,培養創新型人才
4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在以“創新——夢想與使命”為主題的清華創新論壇上指出:“一所好大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創造知識,它培養的不是一般人才,而是有創新渴望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它還要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 清華創新論壇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就區
同濟開放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9月6日,同濟大學面向2014級新生開放基于強化數理基礎、學科交叉、國際合作交流等的1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本科新生可基于個人興趣自愿提出申請。通過各實驗區專家團隊的面試選拔,即可轉入自己感興趣的相應實驗區學習。 據介紹,在開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同時,同濟大學今年還繼續面向
習近平: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把《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落到實處,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復旦大學探究人才創新培養新思路
人才就是生產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將人才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并置于極高位置。高校一直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而研究生教育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集中體現。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開設了一門名為《系統哲學》的課程,主要講授“系統哲學”這一已經得到數學和物理證明的哲學體系。主講人是系統
科技社團讓創新人才面對面
“人脈很重要!人際網絡是重要資源!”日前,在廣東省進行企業創新調查時,《中國科學報》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科技人員意識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實際上,正是利用深圳第一屆高交會這樣的交流平臺,當時尚處于創業初期的騰訊,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從而能夠起死回生,取得發展機會。”深圳市科協
蘇南首個科技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啟動
30日,蘇南首個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江蘇省科技廳和常州市科技局合作共建的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常州)正式簽約。該中心將依托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的知識優勢和技術優勢,幫助地方解決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先進碳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實現科技創新
創新人才培養的“短板”在哪里
景德鎮陶瓷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大國工匠培養強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擠進商業管理人才培養前20名,北京電影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成為商業創業類人才前20名高校……這些在“雙一流”榜單中看不見的高校,近日在一份由深圳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責任擔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6.shtm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鮮明特征,最為顯著的標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
清華大學:-優化人才服務-激發創新活力
每月召開高層次人才工作會議,定期匯集信息,建立跟蹤機制,認真做好高層次人才工作條件支持清單;大幅提高科研啟動經費支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青年教師牽頭組建團隊、申請國家重點課題;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推動學科交叉,打造課題攻堅團隊,發揮人才協同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
廣東探索預制菜出海人才創新培養機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喻淑琴 吳佳楠 廣州報道2024年內蒙古餐飲供應鏈暨火鍋食材展覽會于11月1-3日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展會規模近30000㎡、吸引全國350家品牌供應鏈企業展出,近38000款新品爆品,同期高質量峰會、賽事,吸引專業采購商預計超過30000人次。隨著預制菜海外市場開拓成
在產業一線培養創新人才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項創新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進行——市區兩級政府搭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與龍頭企業“同題共答”,依托北京集成電路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將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推進到產業一線,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校企合作“同題共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