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納米水凝膠可增強免疫系統腫瘤殺傷力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帶一種酶(CA IX)抑制劑以緩解腫瘤低氧環境,最終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殺傷能力,實現治療過程中更高效的腫瘤微環境時空控制治療策略。自組裝水凝膠介導的外泌體通訊干擾。受訪者供圖當前納米技術為人們提供多種智能策略來對抗乏氧的腫瘤微環境。然而,如果不能有效通過切斷腫瘤內部及遠距離通信,任何治療手段都有可能進一步刺激腫瘤外泌體釋放免疫逃逸和轉移信號。因此,實現腫瘤微環境全面改善的治療方式仍有待探索與研究。前期研究中,陳春英課題組與其合作團隊在高效低毒抗腫瘤納米藥物的研制及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已獲得一系列進展。他們曾獲得一種特異性殺傷乏氧腫瘤細胞的自組裝短肽納米纖維材料。該材料通過靶向乏氧腫瘤細胞膜上CA IX并發生自組裝,特異性殺傷乏氧腫瘤細......閱讀全文
王均小組開發雙重響應抗腫瘤納米藥物載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利用腫瘤微環境和腫瘤細胞內環境的調控,發展了雙重響應聚離子復合物納米藥物載體,實現了對多重給藥障礙的系統克服。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 第一代納米藥物通常會對載體表面進行聚乙二醇修飾,以延長體內循環時間、增強納米藥物在腫瘤部位富集,
納米醫學:給抗腫瘤藥物一個“通行證”
當今,納米技術領域一個備受歡迎的目標是:用微粒作為容器來定向輸送藥物,尤其是送往腫瘤。但是,免疫系統中被稱為巨噬細胞的“哨兵”很塊就會發現外來的入侵物,并將其吞沒。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方法:賦予微粒一個分子“通行證”,使這些微粒能夠在老鼠體內繞過巨噬細胞,將藥物送往腫瘤并幫
納米藥物晶體:化療/熱療聯合抗腫瘤治療新策略
10-羥基喜樹堿(10-HCPT)是一種近來頗受關注的廣譜抗癌藥,但是較差的水溶性卻給其臨床給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針對這個問題,科研工作者開發了許多納米藥物遞送體系,包括聚合物納米顆粒、微乳液、脂質體及膠束等。這些藥物遞送體系確實能提高藥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時通過腫瘤組織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E
納米藥物晶體:化療/熱療聯合抗腫瘤治療新策略
10-羥基喜樹堿(10-HCPT)是一種近來頗受關注的廣譜抗癌藥,但是較差的水溶性卻給其臨床給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針對這個問題,科研工作者開發了許多納米藥物遞送體系,包括聚合物納米顆粒、微乳液、脂質體及膠束等。這些藥物遞送體系確實能提高藥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時通過腫瘤組織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E
華南理工抗腫瘤納米藥物新成果:“變身”式納米設計策略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院楊顯珠教授及王均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種“變身”式納米策略,實現更精準、可控式抗腫瘤藥物遞送,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Nano Letters 上。 抗腫瘤納米藥物通過靜脈給藥后,將會與生物系統(如其中的蛋白、細胞、體液、組織和器官等)進行復雜相互作用
中科大抗腫瘤納米藥物遞送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均教授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載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腫瘤微環境和腫瘤細胞內環境的調控,發展了雙重響應聚離子復合物納米藥物載體,實現了對多重給藥障礙的系統克服。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志上。 納米藥物載體能有效通過高通透性和
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現狀
靶向藥物作用機理 現代腫瘤治療學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但在20世紀40年代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只有手術和放療。由于殘留癌腫的微小轉移存在,約1/3的腫瘤細胞難以徹底殺死。后來,人們發現化學藥物可以殺死一些晚期腫瘤細胞并進一步發現物理療法聯合化療可以很好解決殘留癌腫的微小轉移問題,自此開啟了抗腫瘤
-抗腫瘤藥物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污染的加重,中國的腫瘤病人快速增長,抗腫瘤藥物市場廣闊,2013年全球銷量前十大藥物近一半為抗腫瘤靶向藥物,隨著科技發展,靶向藥物的進化也表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藥物使用從單一到聯合: 以前靶向藥物以單藥加化療為主,但大多數腫瘤是多基因疾病,針對單個靶點治療雖然能延長
-齊魯制藥研發新型抗腫瘤藥物
近日,山東齊魯制藥藥物研究院研制的抗腫瘤藥物卡培他濱片,首家獲得國家食藥總局頒發的生產批件。 該藥物是具有靶向作用的化療藥物,療效確切、副作用低,被美國相關治療指南推薦為結直腸癌、肺癌等多個適應癥的一線治療藥物,自1995年在世界首次上市,目前的世界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0 億美元。由于該
我國研發抗腫瘤藥物正式上市
中國抗腫瘤藥物實現再次升級 我國自主創新PEG化脂質體阿霉素(里葆多)正式上市 十月十八日,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全國臨床腫瘤學大會暨二00九CSCO學術年會上,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歷時六年研發,中國自主創新的首枚阿霉素“導彈”——PEG化脂質體阿霉素(里葆多)正式上
全球抗腫瘤藥物ZL分析(節選)
不管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癌癥幾乎都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根據GLOBOCAN給出的統計和預估數據,2012年全球約有1409萬癌癥新增病例,并有820萬人死于癌癥。在我國,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亦是首要致死病因和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估計,2015年約有429.2萬癌癥新增病例及2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
提 綱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二、腫瘤的藥物治療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 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 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 一、化療藥物的發展 ? 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
-抗腫瘤藥物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污染的加重,中國的腫瘤病人快速增長,抗腫瘤藥物市場廣闊,2013年全球銷量前十大藥物近一半為抗腫瘤靶向藥物,隨著科技發展,靶向藥物的進化也表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藥物使用從單一到聯合:以前靶向藥物以單藥加化療為主,但大多數腫瘤是多基因疾病,針對單個靶點治療雖然能延長生存,但很少能
過程所利用磁性氧化鐵納米管靶向輸送難溶性抗腫瘤藥物
近年來,科研人員采用高通量篩選技術篩選出了大量應用于抗腫瘤的活性化合物,但這些化合物大多分子量高、疏水性強。據統計,目前至少有40%的藥物因難溶性問題使用受到了限制。例如,紫杉醇是最具療效的廣譜抗腫瘤藥物之一,但由于其水溶性差,臨床上多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乙醇混合物作為溶媒溶解后靜
抗腫瘤納米藥物: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
迷你飛船”在血管中潛行,通過血管壁上的小孔潛入腫瘤組織,通過抗體識別并進入腫瘤細胞;一旦進入細胞,這些“飛船”便釋放它們攜帶的貨物——抗癌藥物,摧毀腫瘤細胞:任務至此圓滿完成。 早在21世紀初,這種關于納米藥物的設想就經常以動畫片的形式向人們表明,納米藥物或將是對抗腫瘤的靈丹妙藥,可以找到并進
中國科大等發明抗腫瘤微型“納米航母”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王均課題組與美國Emory大學教授聶書明課題組合作,發明了一種微型“納米航母”藥物遞送體系,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抗腫瘤藥物遞送,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PNAS,doi: 10.1073/pnas.1522080113)。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王均課題組李洪軍、都
治療藥物監測抗腫瘤藥物的監測意義和方法
對于大多數抗腫瘤藥物,目前還沒有標準的劑量調整方案,大多數TDM是通過已知的劑量- 效應關系,在藥動學原則的指導下,嘗試個體化給藥。研究發現,阿托氟啶在體內代謝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給藥劑量與AUC和清除率之間并無相關性,證明了該藥物進行TDM的必要性。
海王生物抗腫瘤藥物ZL獲授權
海王生物腫瘤藥的自主創新獲得重大進展。記者昨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海王生物全資子公司深圳海王藥業申報的ZL“含二苯乙烯片段的苯基硝酮類化合物及其用途”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據ZL摘要介紹,該ZL可用于治療哺乳動物細胞過度增生疾病,例如癌癥,亦可用作神經保護劑。同時還公開了含有這些化合
精準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究獲進展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疾病譜發生重大變化,從傳染病為主轉為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等復雜慢性疾病為主。然而,現有絕大多數抗腫瘤藥物的靶向效率較低、且毒副作用較大。同時,由于同種疾病在不同人群中所表達的敏感標志物有所差別,所以治療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迫切需要研發以疾病分子分型為基礎,針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一)
提 ?綱一、化療藥物的發展二、腫瘤的藥物治療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四、體外抗腫瘤活性試驗五、體內抗腫瘤活性試驗一、化療藥物的發展??近代腫瘤化療學始于20世紀40年代。? ?50年代通過動物篩選化療藥物發現了5FU、MTX、CTX等,化療學有了發展。? ?60年代認識到腫瘤細胞動力學及化療藥藥代動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二)
原理:原發腫瘤的生長和轉移是依賴于新生血管生成的,開發和研究能夠破壞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藥物(稱為TA 抑制劑),是新型抗腫瘤藥物研究的活躍領域之一。代表藥物:angiostatin和endostatinAvastin Endostatin可直接與血管內皮細胞受體結合抑制內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三)
b、Decoy核酸Decoy核酸是與靶轉錄因子具有高親和性的雙鏈寡聚核酸 ,通過競爭性抑制轉錄因子與調控區域的結合 ,調控轉錄來改變下游基因的異常表達 ,從而抑制腫瘤惡性增殖 .體外篩選結合轉錄因子AP2的decoy核酸藥物 ,結果OG03對多種腫瘤細胞生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在異植人腫瘤細胞N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四)
三、抗腫瘤藥物篩選及評價?以國立腫瘤研究所(Nationai Cancel Institute ?NCI)為代表的美國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式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55-1985年,以動物移植性腫瘤為基本模型,以動物生命延長率和瘤重抑制率為藥物活性的基本評價指標,此階段是以化合物為本位的體內篩選方
抗腫瘤藥物研究及新藥篩選(五)
4、磺酰羅丹明染色法?試驗原理:SRB是一種蛋白質結合染料,粉紅色,可溶于水。 SRB可與生物大分子中的堿性氨基酸結合。其在515 nm波長的OD讀數與細胞數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故可用作細胞數的定量。MTT法的一個缺點是OD值可隨放置時間而變,而SRB法無此現象。因此更適用于進行大規模的試驗。
新型納米粒子可持續投遞抗腫瘤物質
科學家在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學》上撰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納米粒子膠,能夠將免疫力抑制因子的抑制劑和免疫刺激分子投遞到腫瘤中,持續時間可以達數天。當這種納米粒子膠被注射到小鼠體內的黑色素瘤中時,便能夠持續產生分子投遞,延緩腫瘤生長并顯著增加小鼠存活時間。 像黑色素瘤這樣的入侵性癌癥在入侵免疫
-抗腫瘤生物技術靶向藥物市場提速
隨著全球生物產業迅猛發展,不少企業已在生物醫藥領域中淘到了第一桶金。這一事實快速觸動了國內研發企業的心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綠色通道支持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提速,國內生物醫藥產值在醫藥總產值中的比重從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然而,國內生物藥仍然缺乏自主研發
昆明植物所抗腫瘤藥物研究取得進展
環吡酮胺(ciclopirox,CPX)作為廣譜抗真菌藥,在近年的研究中發現該化合物具有較好的體內外抗腫瘤作用,并顯示出重要的抗腫瘤藥物成藥潛力。機制研究顯示,CPX 抗腫瘤作用與細胞內多個重要信號通路,如 mTOR、wnt 等,以及螯合細胞內 Fe2+ 離子從而抑制 Fe2+ 依賴的核苷酸還原
抗腫瘤藥物開發有了新靶點
同濟大學戈寶學教授、毛志勇教授研究團隊經多年研究首次發現,人體內一種名叫cGAS的合成酶,一旦從胞漿內逃逸進入細胞核內,就會“作惡”,抑制細胞的DNA修復,從而促進腫瘤發生。專家指出,該研究對開發新型抗腫瘤藥物有重大意義,相關論文近日已在線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自然》上,并被國際著名學術刊物
磁場助力-抗腫瘤藥物實現定向快速“穿透”
在現代醫學中,將藥物裝載到磁性納米顆粒上,利用外部磁場的導向性使其“快遞”至腫瘤,已成為一種重要且安全的腫瘤藥物治療新策略。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課題組,在研究自然界趨磁細菌生物礦化機制的基礎上,仿生合成具有高效磁靶向及腫瘤組織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