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會議中展示的研究項目包括了來自于部分研究項目的大量數據,這些研究項目均使用了二代測序技術來指導對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正如之前科學界已報道的那樣,NGS panel及更廣泛的測序方法可以在很多情況下的少部分(有時是多數)患者中鑒別出與腫瘤有關的基因變異,而這些鑒別出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都可能接受基因治療。 進行展示的某幾個研究項目還通過NGS數據發現了部分具有可操作突變的患者,這些患者確實地接受了針對這些突變的治療,很多患者均從這種靶向治療中受益。 這些數據對于確立NGS相關療法的臨床效用至關重要,對于未對于未來進一步對比基因型療法與非基因型療法的實驗有重大意義。同時,來自于采用了該方法的開創性研究項目的數據也揭示了這種方法對于病患照顧的影響及產生的效果。 本周會議中展示的一項研究是由Sarah Cannon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完成的,該研究記錄了靶向NGS的結果,這些實驗是SCRI發......閱讀全文
GenomeWeb芝加哥訊 – 本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會議中展示的研究項目包括了來自于部分研究項目的大量數據,這些研究項目均使用了二代測序技術來指導對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正如之前科學界已報道的那樣,NGS panel及更廣泛的測序方法可以在很多情況下的少部分(有時是多數)
2009年公布的IPASS研究揭開了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序幕,開啟了肺癌靶向治療的征程。此后,圍繞具有特定分子突變人群的靶向治療臨床研究遍地開花,證實了特定基因變異狀態對靶向藥物療效的預測作用,開啟了肺癌精準醫療的大門。 【映日荷花別樣紅:EGFR-TKI,創新不止】 EGFR基因突變是肺癌靶
2019年是新藥開發豐收的一年,FDA總計批準48款新分子實體(NME),雖然比起2018年創紀錄的59款NME獲批有所下降,但是這一數字仍然在過去25年里名列前茅。 2019年也是生物醫藥產業積極投入產品研發的一年。研發投入最多的十大生物醫藥公司總計投入了820億美元開發創新藥物、診斷方法和
每年的歲末年初,Nature Reviews系列雜志都會邀請幾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撰寫一系列年度綜述文章,回顧過去一年的進展,對新的一年提出展望。溫故而知新,對于沒空去研讀每一篇綜述的我們而言,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在腫瘤領域,今年的回顧文章涉及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前列腺癌、轉移性腎癌
高通量測序技術促進了癌癥和免疫學的研究,以及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發展,比如說,高通量測序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癌癥基因組,腫瘤發生過程中細胞內機制 的了解,而且癌癥基因組分析還揭示了免疫系統能靶向的抗原表位。同時測序也可以用于確定免疫組庫,實時,高敏感地監控對腫瘤生長或治療產生應答的克隆擴增 和細胞群體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評估靶向抗癌藥Tabrecta(capmatinib,前稱INC280)治療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MET exon14 skipping,METex14)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關鍵GEOMETRY mono-1 II期研究結果已發表
腫瘤個性化治療意為靶向某位患者腫瘤特定的基因特征,而腫瘤免疫治療指的是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統來控制腫瘤。將這兩種表面上看起來不同思路的治療策略加以融合,便發展出一種新的治療理念,即個性化腫瘤免疫治療。深入了解患者腫瘤基因突變中能夠影響抗腫瘤免疫的部分,能夠預判患者的免疫治療療效,或指導免疫治療藥物的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藥品評審與研究中心(CDER)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第一季度,FDA批準了11款創新療法。而根據FDA生物制劑評審與研究中心(CBER)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一季度,FDA還批準了一款食物過敏免疫療法(Palforzia)和一款流感疫苗(Audenz)。
腫瘤新藥最近又出現了許多爆點,包括在難治性的靶點上取得突破,對應靶向藥公布亮眼數據,還有一些公司成功研發出針對新位點的免疫治療藥物。這些新藥可謂群雄割據,都有望成為日后攻克腫瘤的佼佼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最近熱門的新藥有哪些?到底臨床數據如何? 多個靶向新藥公布,挑戰難治靶點 1. 新型偶
2016年6月3日至7日,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齊聚美國芝加哥參加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會上科學家們相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谷也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及時更新,那么今年的臨床腫瘤學會年上有哪些突破性研究進展值得一讀呢?小編對部分研究進行了匯總! 【1】ASCO2016:惡性癌
9月22日是國際慢粒日。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江濱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告訴記者,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簡稱慢粒)約占白血病患者總數的15%,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細胞異常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常伴有發熱、出血、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一系列癥狀。據統計,中國慢粒的發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今日,羅氏(Roche)公司舉行了的“羅氏醫藥日”(Roche Pharma Day)活動。這是羅氏公司每年一度向投資者闡明公司未來研發重點,更新研發管線后期項目最新進展,以及介紹該公司熱點項目的重要投資者活動。在本年度的“羅氏醫藥日”上,羅氏的高管們不但介紹了研發管線的最新進展,而且分享了對醫
在過去的一年,針對超過16種腫瘤的31種新的治療方法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批準上市。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月30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公布去年腫瘤治療領域進展。 CAR-T技術被提名為年度最重要的進展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專家提名2018年度最重要的進展為腫瘤免疫治療——C
日本藥企安斯泰來(Astellas)近日宣布,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已批準靶向抗癌藥Xospata(gilteritinib),該藥是一種每日一次的口服藥物,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于治療攜帶FLT3突變(FLT3mut+)的復發性(疾病復發)或難治性(藥物難治)急性髓性白血病(
輝瑞(Pfizer)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準一份補充新藥申請(sNDA):將Braftovi(encorafenib)與Erbitux(cetuximab,西妥昔單抗)聯合用藥方案(Braftovi二藥方案),用于先前治療后病情進展(經治)、并且經FDA批準的一款檢測方法證
日本制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亞洲大會上公布了靶向抗癌藥Alunbrig(brigatinib)肺癌III期臨床研究ALTA-1L的最新數據。該研究在先前沒有接受過ALK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ALK+)非小細胞肺癌(NSC
美國制藥巨頭禮來(Eli Lilly)近日宣布,啟動III期LIBRETTO-531臨床試驗(NCT04211337),評估口服RET激酶抑制劑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一線治療RET突變甲狀腺髓樣癌(MTC)患者。這是評估selpercatinib的第二項III期研究,
高通量測序技術促進了癌癥和免疫學的研究,以及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發展,比如說,高通量測序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癌癥基因組,腫瘤發生過程中細胞內機制的了解,而且癌癥基因組分析還揭示了免疫系統能靶向的抗原表位。同時測序也可以用于確定免疫組庫,實時,高敏感地監控對腫瘤生長或治療產生應答的克隆擴增和細胞群體濃度
眾所周知,基因突變是導致腫瘤的重要因素,而對腫瘤患者樣本進行基因檢測已成為臨床常用是檢驗內容。基因檢測,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測序等手段對基因位點進行檢測。最初的基因檢測只是檢測基因載體——染色體的數目異常,之后測序技術使得人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基因序列。2005年第一臺高通量測序儀Genome Seq
武田(Takeda)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其提交的一份補充新藥申請(sNDA)并授予了優先審查。該sNDA尋求批準擴大Alunbrig(brigatinib)的使用,用于一線治療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ALK+)、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FDA已指定處方藥用戶收
前列腺癌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可謂千差萬別,有很多前列腺腫瘤可能好幾十年都不會有任何進展,可是有一些前列腺腫瘤的惡化程度卻又非常快,在幾個月之內就會出現遠處轉移,甚至致人死亡。流行病學資料也越來越明顯,在美國,平均每6個成年男性中就會有1人在一生中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每年每33名前列腺癌患者中就會
在所有腫瘤中,PIK3CA是最常見發生突變的原癌基因【1】。它編碼的p110α,組成負責細胞正常生長增殖的磷酸肌苷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 alpha, PI3Kα)復合物的催化亞基【2】。p85α組成PI3Kα的調控亞基。PI3Kα磷酸化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一片藥500~600元,一個月藥費近兩萬,面對如此“高價”的靶向藥物,不少腫瘤患者把它當成最后的治療希望,不惜四處舉債接受治療。 然而,靶向治療并不適合所有的患者,做靶向治療的時期和適用人群,需要精準判斷。在肺癌治療中就明確指出,早期肺癌(一、二期)禁止使用靶向治療,因為靶向藥物使
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高居首位,每年肺癌新增病例約73萬,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精準醫療正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而“伴隨診斷”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石也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肺癌診療領域,通過伴隨診斷對肺癌患者進行分類,從而實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精準醫療的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23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80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72萬例、死亡超過3.5萬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僅對全球各國帶來了經濟上的重創,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各個行業。 在醫藥行業,新冠疫情已經導致眾多臨床試驗暫停、新藥審批推遲、藥品短缺加劇等諸多問題
第一代及第二代EGFR-TKI在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然而對于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EGFR-TKI治療后均會發生獲得性耐藥,耐藥機制中最為常見的為20號染色體的T790M突變。第三代EGFR-TKI對包括T790M突變的EGFR突變陽性的NSCLC患者均具
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往往以治療失敗或復發而告終。剖析導致患者復發的分子機制很難,是癌癥治療缺失的環節。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志 9 月 17 日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為未來腫瘤學實踐提供了一種新視角。它通過血液檢測的方法明確了阿比特龍耐藥的去勢抵抗前列腺
卵巢癌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特點,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這篇文章整理了近期關于卵巢癌的重要研究進展,在此與大家一同分享。 ——研 究 類—— 新型蛋白標記物助力卵巢癌早篩 Stefan Enroth Malin Berggrund Mar
1. 顯著延長患者生命!白血病新藥計劃申請全球上市 第一三共制藥公司(Daiichi Sankyo)日前宣布,其用于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在研新藥quizartinib在關鍵3期臨床試驗中抵達主要終點。該研究顯示,與化療相比,quizartinib能夠顯著延長攜帶FLT3-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