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人才工作會議6月2日在北京召開。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表示,中國將通過“千人計劃”從國外引進更多將帥人才,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產業化、金融等國家有重大需求的領域。 白春禮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科院共有70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該計劃旨在引進、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從“百人計劃”到“千人計劃”,國家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條件、實驗室裝備條件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需加強引進將帥人才。 據悉,吸引人才方面,中科院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先后啟動了“海外評審專家系統”、“海外杰出學者基金”、“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計劃”和“外籍青年科學家計劃”等智力引進計劃,大批引進外籍優秀人才,加強科技人才培養。......閱讀全文
【導語】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14年即將結束,回首昨天依然歷歷在目。時代在進步,每一年都有著新的熱點出現,”整個人都不好了”“也是蠻拼的”“畫面太美不敢看”“你家里人知道嗎?”“也是醉了”“就這么任性”“約不約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2010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神馬都是浮云、給力(gelivable)、圍觀、淡定、無壓力(鴨梨)、蒜你狠系列、“飛”系列、國考、羨慕嫉妒恨、非常艱難的決定等等。媒體也評出了歐洲債務危機,中國GDP榮升全球第二,西南大干旱,青
5月24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度第二次工作會議,領導小組組長白春禮常務副院長、副組長李家洋副院長、領導小組成員鄧麥村秘書長等出席了會議。 會上,領導小組成員在聽取各有關部門的詳細匯報后,綜合專家組評審意見,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并按程序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了表決,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 這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顧總結2016年教育工作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兩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并提出“四個率先”要求,約一年后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以研究所分類改革提綱挈領,做好做實“一三五”規劃,全面探索實踐科學院新時期改革方略。近一年來的各項舉措推進及初步成效如何?為此,本報從今日起開辟“‘率先’這一年:訪改革,看行動”特別專欄,通過綜述、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一場科技獎的頒獎儀式正在舉行。在場的有包括楊振寧在內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當天,施一公作為嘉賓應邀到場,他一直坐在觀眾席上,并不是這次活動的主角。然而活動一結束,他瞬間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圍,年輕的學子們一臉興奮地排隊等待與他照相、索要簽名。施一公
編者按:30年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前身——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最早創辦的研究生院。30年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為中國科技界、教育界、產業界輸送了大量人才,他們中很多已經成為業界的領軍人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流砥柱。這些杰出人物的成就,與中科院研究生院長期堅持和探索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質譜界學術交流,并采用更新穎的互聯網形式組織交流活動,將質譜新技術和研究應用拓展和普及到更多的人,共同提高我國質譜研究及應用水平,中國質譜學會將在2016年11月1日-4日,組織“2016 CMSS中國質譜學會質譜網絡研討會”。會議邀請30位質譜大咖與您在線對話,報告內容涵蓋質
“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沒有基礎和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科技創新就沒有根基。”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溫家寶總理這樣指出。 5月23日,全國基礎研究工作會議在時隔十年后再次召開。 國務委員劉延東強調:“當代科學前沿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 ——對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 核心提示: ——“十一五”是科學基金投入快速增長、資助環境顯著改善的五年;是基礎研究隊伍發展壯大、人才資助力度顯著增強的五年。五年間,科學基金運用國家財政投入超過300億元,是“十五”約
周振: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廈門大學分析化學、德國吉森大學應用物理雙博士,致力于我國高端飛行時間質譜儀器技術研究、開發、應用和國產化事業。 2004年創辦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振 2006年至今先后研制國內首臺大氣壓基體輔助激光解析離子源高分辨
春華秋實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至今,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已經為中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在國際上取得了一批具有非常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北京譜儀Ⅲ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都是為人所熟知的國家重大科學項目,而領銜這兩項重要工作的科學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正來
2009年9月1日,1500名來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納米技術專家聚集北京,參加論劍中國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我國很早就重視納米技術和納米安全性。納米技術的發展,一開始就研究盡量減少潛在污染的方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與會的趙宇亮如是說。謙和與儒雅——這是采訪中趙宇亮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趙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李四光、竺可楨、錢三強、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這些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雖然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卻都與一個機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多大師級的頂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才能在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高等教育,您會選擇什么? 這并不是一個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一年中,高教界發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劇。這其中,有對高考恢復40周年的感慨,也有對學術造假行為的憤怒;有西湖大學成立時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師自殺事件背后的憂心忡忡…… 這是失望與希望交織、欣喜與憤
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表對中科院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白春禮: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 中科院召開人才工作座談會 3月17日, 中科院人才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座談會請來了16位來自不同研究領域、不同層次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代表,他們沒有任何行政職務。 在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逐一聽取了與會代
小桐子計劃繁華難現? “小桐子是一種可以在干旱條件下茂盛生長的灌木,其種子可以生產類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們將其當做綠色金子的期望正在減退——許多人曾把小桐子當做邊際土地上最有潛力的拯救者,一種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窮并將其帶入一個可持續的、油料供應充足的未來能源植物。” 這段話,
會議現場 2013年1月8日,中科院武漢分院組織召開了2013年度人事處長工作會議。武漢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陳平平出席會議,院屬在漢各單位人事處長參加會議。會議由武漢分院四級職員、組織人事處處長尚納新主持。 會上,院屬在漢各單位人事處長分別介紹了各單位2012年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