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精云:全球變暖須關注大趨勢中的不確定性
盡管溫度趨勢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但各種因素只能影響增溫幅度的大小,而不改變全球在變暖這一總體趨勢。地球處于高溫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010年5月初,應聯合國秘書長的要求,國際科學院理事會(Inter Academy Council,IAC)宣布組成一個有12名成員的獨立調查小組,對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工作程序與過程進行獨立調查。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生態學家方精云院士,榜上有名。 長久以來,IPCC報告幾乎成為人們了解氣候變化的“標準手冊”。但自從2010年“冰川門”事件爆出,IPCC的信譽幾乎跌落谷底。 方精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全球生態系統碳循環、植被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等領域。2009年,受中科院委托,承擔中科院學部咨詢評議委員會緊急啟動的重大咨詢項目“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戰略研究”。在日前舉行的一次學術活動中,他發表了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觀點。 全球變暖是一個不爭......閱讀全文
華沙氣候變化大會開幕-遏制氣候變暖需全球共同努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9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方大會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幕。華沙大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過渡性會議,各方將圍繞資金落實以及2020年前的減排指標等問題展開新一輪協商,為2015年達成新協議奠定基礎。詳情請聽我臺駐波蘭站記者趙遠方發回的報道。 當天,來自1
華沙氣候變化大會開幕-遏制氣候變暖需全球共同努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9次締約方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方大會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幕。華沙大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過渡性會議,各方將圍繞資金落實以及2020年前的減排指標等問題展開新一輪協商,為2015年達成新協議奠定基礎。詳情請聽我臺駐波蘭站記者趙遠方發回的報道。 當
全球變暖:從二氧化碳單月濃度創紀錄看氣候變化影響
不久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消息稱,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達到400.83ppm(1ppm=百萬分之一),創造了200萬年來的最高值。 NOAA溫室氣體首席科學家彼得·坦斯說:“這既讓人不安又令人生畏。讓人不安是因為發生的速度如此之快,與地球自身的自然變化進程相比,
2013年氣候變化回顧:“全球正在變暖,我們必須行動!”
美國肯塔基州一家冒煙的燃煤電廠。(圖片來源:雷克斯圖片社) 近日,英國《衛報》發表文章,盤點了2013年氣候變化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并呼吁人們,全球正在變暖,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2013年5月10日,氣候變暖的首要元兇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首次超過400ppm(ppm:百萬分之一)。
研究發現宇宙歷史上的“氣候變化”存在明顯“變暖期”
目前,日趨嚴重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廣受關注,而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整個宇宙在歷史上也經歷過類似的“氣候變化”。在大爆炸之后10億年到35億年間,存在一個明顯的“宇宙變暖”期。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NRAS)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位于美
氣候變化談判遇阻-發達國家不愿為全球變暖負責
聯合國2013年首輪氣候變化談判3日在德國波恩落幕。來自17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持續5天的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兩方面內容,一是為計劃于2015年擬定的新氣候協議討論框架結構,二是探討各方在2020年之前增強在減排措施方面的行動力。談判各方分歧明顯,圍繞德班平臺展開新一輪氣候政治博
學者稱氣候變暖與二氧化碳排放無關
“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太熟悉地球的溫度變化了,氣候變暖是地球自身演化的原因造成的,同人類社會二氧化碳排放的多少無關。”昨日,四川地球起源演化研究所所長、成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我國著名民間學者楊槐,攜新作《21世紀備忘錄――“全球氣候變暖”的科學真相與人文反思》,走上成都圖書館金沙講壇,以地球動力
氣候變化報道聯盟成立-共享氣候變化新聞資源
2014年彼得堡氣候對話在德國柏林首都舉行,環保人士手持標語在勃蘭登堡門前集會。 5月2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即將于年底在巴黎召開之際,英國《衛報》、西班牙《國家報》、法國《世界報》和《中國日報》等25家國際新聞機構宣布結成“氣候變化報道聯盟”(Climate Publishers Ne
了解氣候變化術語:二氧化碳當量
什么是二氧化碳當量? 人們在談論溫室氣體時,會提到二氧化碳當量。那么,什么是二氧化碳當量呢? 二氧化碳當量是指一種用作比較不同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度單位,各種不同溫室效應氣體對地球溫室效應的 貢獻度皆有所不同。為了統一度量整體溫室效應的結果,又因為二氧化碳是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曾經,這些觀點令人放松了對全球變暖的警惕
全球有沒有變暖?這個曾經爭論不休的問題,如今已經板上釘釘。3月下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瑞士因特拉肯發布了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變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原本屬于氣候科學研究。然而,由于氣候應對行動涉及全球范圍內的能源轉型和
全球變暖“雖立而惑”
今年的8月8日是“全球變暖”這個術語誕生35周年紀念日。按照中國人的說法,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5歲,正是“雖立而惑”的年齡。看看國際上關于全球變暖的爭論,全球變暖問題確確實實是“雖立而惑”:全球多數人認同全球變暖是客觀事實,但也有部分人對此持有異議,對怎樣應對全球
氣候變化談判落幕
長達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未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不過,在專家們看來,大會的爭議、收獲大小只是戰術性問題,重要的是各國能從中吸取教訓,并為此堅持不懈地作出努力。 11月23日晚,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經歷了長達12天的艱難談判后,終于在波蘭華沙落下帷幕。 然而,一
氣候變化的原因
目前的氣候變化,全球科學家的共識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類自己的責任,我們今日所作的決定和選擇,會影響氣候變化的走向。 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今日,我們的地球比過去兩千年都要熱。如果情況持續惡化,于本世紀末,地球氣溫將攀升至二百萬年來的高位。 ? 我們何以制造了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影響
據世界氣象組織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記載以來最暖和的十年。沒有人知道氣候變化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們卻清楚知道全球氣候變化為人類及生態系統帶來的災難:極端天氣、冰川消融、永久凍土層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旱澇災害增加、致命熱浪等等。現在,不再是科學
-“超級牧草”有助預防氣候變暖
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員與總部位于哥倫比亞的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超級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產生的溫室氣體,還能讓牛吃了更肥壯,提高肉奶產量。 化肥中的氮肥廣泛應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會由于微生物作用轉變為硝酸,一部分會生成一氧化二氮而釋放到大氣中,
氣候變暖讓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變暖導致洋流方向改變,藍貽貝幼蟲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響,該物種的生存范圍已大大縮小。(圖片來源:SCIENCE SOURCE) 全球變暖讓許多生物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但對海蝸牛、海腸和貝類等底棲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氣候變化》上線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氣候變暖促使北極閃電增多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的一次虛擬會議上,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新發現,指出北極出現閃電的次數是十年前的數倍,而且這一頻率很快就會翻倍。 該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地球變暖,地球氣候可能會發生另一種變化,盡管并非所有研究人員都認為這種趨勢是真實的。 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物理學家、該研究的負責人Robert H
氣候變暖擾亂蝴蝶飛行季節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飛行時間是根據氣溫變化有所調整的,因此隨著全球變暖,它們的飛行季節也隨之改變。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調查了200多個蝴蝶種類的飛行,并且查詢了130多年來的氣象數據。結果發現,蝴蝶對氣溫變化非常敏感。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
氣候變暖讓食物營養“縮水”?
100年前的蘋果和今天的比,哪個更有營養?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將使農作物的營養價值降低。預計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1.75億人因此缺鋅,1.22億人缺蛋白質。 氣候因素 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統計分析了151個國家大氣中
治霾根本在減排(說道)
一場大風刮來,北京等地天朗氣清。污染排放和氣象因素,哪個是重霾襲擾的“罪魁禍首”? 霾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排放大量污染物,這是“元兇”。而靜穩天氣、風力小、濕度大等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導致污染物不斷累積,這是“幫兇”。 對于氣候變化和霧霾的關系,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啟動氣候變化協同全球行動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北京時間5日晚8點,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正式啟動“氣候變化協同”系列行動(‘Climate x’ Campaign)。 此次行動旨在通過動員青年行動,提升全球公眾對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目標的認知,從氣候變化與其它可持續發展目標協同的角度跨界合作探索創新解決方案。啟動儀式在清華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占到10%,遠低于中國排放的全球占比。該項研究是第一份關于中國對全球輻射強迫貢獻的綜合評估,首次定量討論中國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7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的《自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占到10%,遠低于中國排放的全球占比。該項研究是第一份關于中國對全球輻射強迫貢獻的綜合評估,首次定量討論中國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7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的《自
應對全球變暖需要全民努力-綠色、低碳才能更好發展
氣候問題備受人們關注,其中,全球變暖是經常被人們提及的氣溫問題之一,它使許多國家與地區出現了罕見的極端天氣。那么,全球變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呢? 全球變暖的問題日趨嚴峻,北極熊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北極熊卡通雕像巡展期望引發社會對瀕危物種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的關注。
鄭國光: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騙局?
――關于當前氣候變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的認識 資料圖片:這是位于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新華社/法
將全球氣候升溫控制在2℃內-縱有溫室效應也可減少7成物種滅絕
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當今全球兩大熱點和難點問題,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人類要解決全球變暖和生物多樣性受損“雙重危機”,必須將這兩大熱點難點問題視為相輔相成的兩個目標協同推進。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19世紀中葉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升高約1.1℃,海平面上升
鄭國光撰文談全球氣候變暖若干關鍵科學問題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發生“氣候門”事件以來,部分科學家和媒體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科學問題提出了質疑,甚至徹底否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的核心結論。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場鬧劇和騙局。這些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困惑。 氣候變化科學問題爭論和質疑的
關注氣候變化!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舉行
11月17日至19日,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暨2019年清華大學研究生國際學術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承辦,以“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作為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第一次學生活動,共有來自6個大洲、9個國家、55所國內外高校的150余名師生參加,涵
科學家利用古氣候變化研究方法評估現代氣候變化
隨著未來地球計劃的實施,過去全球變化研究 的重點已經從古環境重建向基于古氣候數據評估現在氣候變化轉變。基于這一理念,蘭州大學李育教授及其團隊嘗試利用古氣候變化研究方法評估現代氣候變化并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相關成果發布于《地球科學評述》。 中全新世是公認的氣候大暖期,氣候變暖也成為現代全球性的
全球增溫如何影響濕地碳“匯”?中科院發現功能大幅減弱
不同優勢植物功能群濕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凈交換對增溫的響應。 中科院大氣所 供圖 全球增溫對濕地的溫室氣體“匯”(簡稱碳匯)功能有沒有影響?有何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科研團隊利用最近30多年間超過160個濕地站點實驗數據完成的研究發現,目前,濕地是溫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