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1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起航。 該航次由“科學一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承擔,搭載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自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研究所、聲學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中船重工第七一五研究所8家科研院所、高校的50位科學家參加了科學考察,預計航期2個月。 科研人員將聚焦西太平洋海域的科學問題,開展西太平洋關鍵海區強化觀測試驗,重點是對低緯度西邊界流的流量和流速結構的潛標長時序觀測和走航斷面觀測,并進行原核光合生物多樣性及生命過程與海洋環境關系的觀測研究,取得國際上在該海區前所未有的關鍵觀測數據,以便理解太平洋低緯度西邊界流的三維結構和變異,揭示印尼貫穿流源頭的水團結構和分布特征,揭示各個表層和次表層海流的質量和熱交換過......閱讀全文
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起航 11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0年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共享航次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起航。 該航次由“科學一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承擔,搭載了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來自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海洋研
“科學”號起航赴西太平洋執行共享航次
近日,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駛離青島,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9年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共享航次。 本航次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聲學所、南海所、深海所、廣州地化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河海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12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4位科學
基金委發布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以下簡稱共享航次計劃)用于資助海洋科學考察船和潛水器,為必需進行海洋和極地科學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調查設施保障,以確保考察任務的實施,獲取海洋和極地現場觀測資料,推動海洋科學調查資料共享,培養
“科學”號完成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任務返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997.shtm近日,“科學”號綜合考察船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22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的海上科考任務,安全抵達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園區碼頭。“科學”號駛入
“科學”號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島
?“科學”號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島? ?廖洋攝影?“科學”號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返回青島? ?廖洋攝影近日,“科學”號綜合考察船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航次第二航段科考任務,返回青島。本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石建擔任首席科學
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
關于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需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并以此為契機,探索海上觀測平
“海洋六號”赴西太平洋調查地質特征
27日,我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從東莞市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分4個航段,預計120天,調查工區為西太平洋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等。 航次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介紹,本航次主要任務有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項目申請通知
關于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項目申請的通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需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 一、“船時”受理情況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洋調查船時費專款試點實施方案(討論稿)》的
2010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
7月9日,2010年中國近海海洋科學考察開放共享航次再度起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代亮和科研處、科考船隊負責同志到碼頭送行。 本航次使用“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航期約10天,將開展多學科綜合性海洋調查,深入認識黃海、東海和南海海洋物理、地質環境與資源變化規律與機制,圍繞“
“科學一號”勝利返航
1月5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一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科學共享航次考察任務,順利返回青島奧帆基地碼頭。 海洋所所長孫松、黨委書記王啟堯等到碼頭迎接。 “科學一號”自2010年11月15日從青島起航,歷時52天,航程8300多
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申請開始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公告,自10月18日開始受理科學基金共享航次申請,本次受理至10月31日結束。 本次試點實施共享航次計劃,旨在為必須進行海上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船舶運行時間,以確保科學基金項目海上考察任務的實施。并以此為契機,探索海上觀測平臺共享機制,加強海
“科學”號完成今年首個科考航次任務后三亞入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42.shtm 中新網三亞4月15日電 (叢高)4月14日下午,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號海洋科考船在圓滿完成今年首個科考航次任務后從三亞口岸入境。 “科學”號科考船“23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以下簡稱共享航次計劃)用于資助海洋科學考察船和潛水器(以下簡稱考察船和潛水器),為必需進行海洋和極地科學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調查設施保障,以確保考察任務的實施,獲取海洋和極地現場觀測資料,推動海洋科學調查資料共享,培養和增強海洋科技人才出海考察
基金委發布共享航次計劃2024年度項目指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以下簡稱共享航次計劃)用于資助海洋科學考察船和潛水器(以下簡稱考察船和潛水器),為必需進行海洋和極地科學考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調查設施保障,以確保考察任務的實施,獲取海洋和極地現場觀測資料,推動海洋科學調查資料共享,培養和增強海洋科技人才出海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世界同領域先進行列
提起海洋科研,就不得不提青島,位于這里的海洋國家實驗室,是海洋科技圈“大咖”中的“大咖”。在6日開幕的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步入世界同領域先進行列。那么,海洋國家實驗室到底牛在哪? 作為我國打造海洋科技的“國之重器”,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于2013年成
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
?“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母港起航 ?海洋所供圖近日,“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母港起航,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務。本航段搭載了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
西太平洋放射性監測第二航次凱旋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今天上午,由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的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第二航次任務圓滿完成,監測隊員乘坐“向陽紅09”號監測船凱旋。這是我國第二次在西太平洋公共水域實施放射性監測工作。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陳力群介紹,在首次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的基礎上,第二航次繼
萬家燈火慶團圓-有人默默堅守
2023年的春節,正月初六,青島四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千家萬戶共慶團圓之時,有一群海洋科考人依然堅守崗位奮戰在一線:巡視檢修,忙碌備航,只為守護船舶安全,為2023年順利首航努力工作著。膠州灣內,驚濤拍浪,波濤陣陣。白浪呼嘯翻卷著拍向碼頭,一朵朵四五米高的水花炸響藍色海洋上的春節禮花。不遠處,一艘百
發現號水下纜控潛器完成第300個科考潛次任務
7月10日18點15分,“發現”號水下纜控潛器(ROV)精準著陸母船“科學”號A架作業平臺,這標志著“發現”號ROV圓滿完成第300個海洋科學考察潛次任務。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潛次任務,中科院海洋所工程技術部共派出船載實驗室支撐人員21人,組建“發現”號ROV作業組、地球物
2010年東海海洋科學共享航次起航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學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離開青島,開始執行2010年東海(長江口)海洋科學共享航次任務。 該航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于2009年度試點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科學調查船時費”5個共享航次之一,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負責組織實施,共搭載了18項國
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
15日至16日,海洋國家實驗室2016學術年會在青島舉行,來自國內涉海單位的600余名海洋科學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記者從學術年會上了解到,海洋國家實驗室擬在海外建設5個國際研究中心,目前,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正式簽約,2017春季正式啟動。 據了解,2016年,海洋國家實驗室積極推進公共科研平臺
青島將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2012年底完成
11月15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召開的相關通報會上獲悉,針對青島海洋科研力量強大,而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又比較低的問題,青島將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據悉,該平臺預計2012年底建成。 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青島的海洋科研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涉海的院士就有19位,全國30%的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開始申請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消息,本著科學、合理、經濟和公平原則,根據受理項目的科學目標、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擬組織渤黃海航次、東海(含長江口) 航次、臺灣海峽航次、南海海洋學綜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東印度洋航次等7個共享航次,總船時約250天。共
“大洋一號”開始執行第22航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12月8日下午3時,隨著一聲高亢的汽笛聲,5600噸的我國遠洋科學考察船“大洋一號”從廣州長洲碼頭起航,開始執行我國第22航次的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等出席歡送儀式。 “大洋一號”船長曹業政介紹,本航次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主要科考任務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船時新機制“首航”成功
海洋科考船出海費用實在太高了,每天僅油費平均就需7.5萬元。十余年來,當很多海洋科研人員因無錢、無船出海而望洋興嘆時,有船單位也在發愁——船舶和設備即使閑置也需花錢養護。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學考察船運行管理機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進考察船資源和調查數據的共享?5月25日,
“實驗1”科考船赴印度洋執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計劃
3月1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1”號從廣州新洲碼頭基地啟程,赴印度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印度洋綜合科學考察航次,南海海洋所相關負責人,研究室及課題組負責人等到碼頭送行。 據介紹,本航次計劃約65天,總航程10500海里,設計觀測站位92個,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大
中國大洋50航次科考起航
7月14日,承擔中國大洋50航次科考任務的“向陽紅03”船從廈門出發,將先后前往西太平洋、東太平洋等區域開展為期約150天的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履行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的合同義務,并開展深海大洋環境保護調查研究。 據了解,本航次任務經自然資源部批準,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五礦集
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享航次開始申請
???????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消息,本著科學、合理、經濟和公平原則,根據受理項目的科學目標、海域特征以及航次需求,擬組織渤黃海航次、東海航次、長江口航 次、臺灣海峽航次、南海東北部春季綜合航次、南海東北部夏秋季綜合航次、南海西部綜合航次、南海北部地球物理航次、西太平洋航次、東印度洋航次等
胡敦欣:繼續向西太平洋進軍
科考隊員在考察船上 “上世紀50年代末,全國海洋普查,當時的船只和儀器設備條件與現在遠遠不能相比,中科院僅擁有一艘科考船‘金星號’,也是中國唯一的一艘專業科考船。”在2011年夏季西太平洋科考共享航次順利返航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敦欣對記者回顧了中
大洋34航次科考第一航段圓滿收官
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員完成任務設備交接后合影。本報記者 劉莉攝 科技日報毛里求斯路易港12月30日電 (記者劉莉)當地時間上午9點30分,在海上漂泊了44天的我國主力科考船“大洋一號”停靠東非島國毛里求斯路易港。中國大洋34航次科學考察第一航段考察任務結束,當天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員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