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自噬系統介紹
自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領域,做一下系統的介紹或討論,內容:1) 什么是自噬?包括自噬的定義、形態學特征、分子基礎、調控等2)自噬的意義自噬與細胞存活、細胞死亡、疾病、衰老等的關系3)怎么研究自噬?主要談談怎么證明細胞發生了自噬,即自噬的判斷標準和各種研究自噬的方法及局限性。一、自噬的過程——從一張圖片開始步驟1:細胞接受自噬誘導信號后,在胞漿的某處形成一個小的類似“脂質體”樣的膜結構,然后不斷擴張,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就像一個由2層脂雙層組成的碗,可在電鏡下觀察到,被稱為Phagophore,是自噬發生的鐵證之一。步驟2:Phagophore不斷延伸,將胞漿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細胞器,全部攬入“碗”中,然后“收口”,成為密閉的球狀的autophagosome,我把它翻譯為“自噬體”。電鏡下觀察到自噬體是自噬發生的鐵證之二。有2個特征:一是雙層膜,二是內含胞漿成分,如線粒體、內質網碎片等。步驟3:自噬體形成后,可與細胞內吞的吞......閱讀全文
細胞自噬系統介紹
自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領域,做一下系統的介紹或討論,內容:1) 什么是自噬?包括自噬的定義、形態學特征、分子基礎、調控等2)自噬的意義自噬與細胞存活、細胞死亡、疾病、衰老等的關系3)怎么研究自噬?主要談談怎么證明細胞發生了自噬,即自噬的判斷標準和各種研究自噬的方法及局限性。一、自噬的過程——從一張圖片
關于細胞自噬的自噬形式的介紹
細胞自噬主要有三種形式:微自噬(microautophagy)、巨自噬(macroautophagy)和 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 (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 微自噬 定義 :指 溶酶體或者液泡內膜直接內陷底物包裹并降解的過程。 作用時間:多在種子成熟
細胞自噬工具
就像我們會打掃以保持房間整潔一樣,細胞也演化出了一系列“清潔”機制,來維持有序的生命活動。自噬(autophage)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機制之一。自噬于上個世紀60年代被發現,但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還是在1990年代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做的相關研究。大隅良典也因此獲得
細胞自噬過程
a、吞噬泡噬過程存在于膜的形態變化,體現了膜的流動性特點,a正確;b、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場所,氧氣在線粒體中被消耗,線粒體功能退化,氧氣的消耗量減少,b正確;c、細胞及時清除受損的線粒體,維持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c正確;d、當細胞養分不足時,細胞“自噬作用”一般都會增強,為細胞提供更多的養分,
細胞自噬現象
細胞自噬(autophagy)的過程(以下有視頻講解)1)細胞接受自噬誘導信號后,在胞漿的某處形成一個小的類似"脂質體"樣的膜結構,然后不斷擴張,被稱為Phagophore。2)Phagophore不斷延伸,將胞漿中的任何成分,全部攬入,然后"收口",成為密閉的球狀的autophagosome,即"
細胞自噬過程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的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體(動物)或液泡(酵母和植物 )中進行降解并得以循環利用。
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介紹
正常培養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適于觀察,因此,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節,經報道的工具藥有:一、自噬誘導劑(1) 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擬內質網應激(2) 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
細胞自噬的蛋白定位介紹
在研究自噬相關蛋白時,需對其進行定位。由于自噬體與溶酶體、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關系密切,為了區別,常用到一些示蹤蛋白在熒光顯微鏡下來共定位: Lamp-2:溶酶體膜蛋白,可用于監測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 LysoTrackerTM 探針:有紅或藍色可選,顯示所有酸性液泡。 pDsRed2
什么是細胞自噬
自噬是指細胞分解細胞質等自身構成成分的現象。自噬作用是細胞加速新陳代謝,或者在饑餓時獲得能量的一個重要手段。自噬在各種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它可以加速細胞內的新陳代謝,或者在細胞處于饑餓狀態時從分解產物中獲得能量。自噬過程中,細胞需要一個特殊的“口袋”將有待分解的物質包圍并隔離起來,這個叫做
細胞自噬研究策略
醫學科研實驗基礎知識筆記(四):細胞自噬研究策略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下, 細胞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 變性或衰老的大分子物質以及細胞器的自我消化過程。自噬是細胞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內, 在調節細胞生存和死亡的過程中, 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細胞發生自噬后, 在自噬相
什么是細胞自噬?
自噬(英語:Autophagy,或稱自體吞噬)是一個涉及到細胞自身結構通過溶酶體機制,負責將受損的細胞器、錯誤折疊的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質等運送至溶酶體降解并再利用的進化保守過程。自噬是廣泛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現象,并且可分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三大類。這是一個受到緊密調控的步驟,此步驟是細
開發基于植物細胞自噬的蛋白降解系統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李發強/謝慶軍課題組合作,首次報道了一套基于植物細胞自噬的蛋白降解系統,證明了靶向自噬的降解技術在植物研究中的可行性和發展潛力。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New Phytologist。 細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種保守的代謝機制,通過溶酶體或液泡來降解細胞質中的多余蛋白質或受損細胞器
關于細胞自噬的簡介
細胞自噬(autophagy)一詞來自希臘單詞auto-,意思是“自己的”,以及phagein,意思是“吃”。所以,細胞自噬的意思就是“吃掉自己”。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進化保守的對細胞內物質進行周轉的重要過程。該過程中一些損壞的蛋白或細胞器被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泡包裹后,
請問細胞自噬是什么?
自噬(autophagy)一詞來自希臘單詞auto-,意思是“自己的”,以及phagein,意思是“吃”。所以,細胞自噬的意思就是“吃掉自己”。 雖然人們早就知道自噬存在,但是只有在 大隅良典的精巧實驗之后,人們才意識到它的機制、懂得了它的重要性。 細胞自噬是什么?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
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
正常培養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適于觀察,因此,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節,經報道的工具藥有:一、自噬誘導劑(1) 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擬內質網應激(2) 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
細胞自噬的研究方法
正常培養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適于觀察,因此,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節,經報道的工具藥有:?一、自噬誘導劑 ?(1) 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擬內質網應激(2) 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
細胞自噬效應及過程
自噬效應的發生取決于自噬流過程是否完成,而自噬流的意思是自噬的完整動態過程,包括自噬體形成、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及后續內含物的降解和回收。巨自噬與微自噬作用過程的對比命名為“自噬”(英語:Autophagy)是由比利時化學家克里斯汀·德·迪夫在1963年發現的。當代的自噬研究是1990年代酵母的研究人
細胞自噬的功能作用
營養不足自噬在各種細胞功能中都發揮作用。營養不足會導致高水平的自噬,降解不需要的蛋白質,并且回收氨基酸,以合成對細胞生存至關重要的蛋白質。在高等真核生物中,自噬作用因動物在出生后切斷了來自胎盤的食物供應而被響應。自噬能力降低的突變酵母細胞會在營養缺乏的情況下迅速消失。對APG突變體的研究表明,在饑餓
細胞自噬研究詳解(二)
4、自噬流檢測方法細胞經自噬誘導或抑制后,需對自噬流的水平進行觀察和檢測,常用的技術手段見表1: 表1?自噬體計數及自噬流檢測方法匯總(Mizushima et al, Cell, 2010)其中,電鏡觀察法由于受到實驗條件和設備的限制應用范圍有限;而由于自噬過程發生快速,通過IB/WB檢測LC3-
細胞自噬研究詳解(一)
一、自噬簡介1、大自噬(macroautophagy),也就是通常說的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蛋白降解的途徑之一。自噬可以被描述為細胞質內的成分(細胞器、蛋白等)被雙層膜的囊泡包裹,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進而傳遞到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詳細來說,自噬過程與內涵體途徑
關于細胞自噬的觀察檢測的介紹
細胞經誘導或抑制后,需對自噬過程進行觀察和檢測,常用的策略和技術有: 1、觀察自噬體的形成 由于自噬體屬于亞細胞結構,普通光鏡下看不到,因此,直接觀察自噬體需在透射電鏡下。Phagophore的特征為:新月狀或杯狀,雙層或多層膜,有包繞胞漿成分的趨勢。自噬體(AV1)的特征為:雙層或多層膜的
自噬性死亡的自噬機制
細胞為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其生長過程始終都有自噬現象,這已在形態學中得到證實。但自噬的消長受多種因素影響,營養缺乏、胰高血糖素可誘導自噬,胰島素抑制自噬,細胞腫脹也同胰島素一樣有抑制自噬的作用,它們的作用點在于改變氨基酸的濃度。當氨基酸濃度降低時,自噬啟動可產生氨基酸,保證器官成活;相反則自噬被抑制。
自噬的自噬的研究方法
正常培養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不適于觀察,因此,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節,經報道的工具藥有:(一)自噬誘導劑1)Bredeldin A / Thapsigargin / Tunicamycin :模擬內質網應激2)Carbamazepine/ L-690,330/ Lithium Chloride
自噬的自噬發生過程
在此過程中,自噬體的形成是關鍵,其直徑一般為 300 ~ 900 nm,平均 500 nm,囊泡內常見的包含物有胞質成分和某些細胞器如線粒體、內吞體、過氧化物酶體等。與其他細胞器相比,自噬體的半衰期很短,只有 8 min 左右,說明自噬是細胞對于環境變化的有效反應。由于自體吞噬較少受到關注,而且很難
自噬體的自噬發生條件
自噬體(autophgosome)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當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后,形成自噬溶酶體。自噬性溶酶體是一種自體吞噬泡, 作用底物是內源性的,即細胞內的蛻變、破損的某些細胞器或局部細胞質。這種溶酶體廣泛存在于正常的細胞內,在細胞內起“清道夫”作用,作為細胞內細胞器和其它結構自然
Nature:自噬與干細胞命運
骨骼肌的再生能力依賴于長壽的肌肉干細胞(稱為衛星細胞)。這些細胞一般處于靜息狀態,在組織受損的時候激活,生成肌纖維或者進行自我更新。靜息狀態是維持骨骼肌干細胞群體的一種簡單方式。 肌肉干細胞的再生功能在衰老過程中逐漸衰退,這種衰退在生命的最后階段達到頂峰。正因如此,高齡老人容易患上肌肉衰減綜合
納米機械力引發細胞自噬
機械力刺激在細胞生長、分化與通訊等重要生命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機械門控離子通道蛋白Piezo的發現為在分子水平理解機械力對于生物體的作用奠定了基礎。然而,如何在單細胞水平定量分析機械力對于細胞效應的作用仍然是一個難題。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院士、邵志峰教授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鈞
知識分享:細胞自噬研究詳解
一、自噬簡介 1、大自噬(macroautophagy),也就是通常說的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蛋白降解的途徑之一。自噬可以被描述為細胞質內的成分(細胞器、蛋白等)被雙層膜的囊泡包裹,形成自噬體(autophagosome),進而傳遞到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 詳
Autophagy(自噬)
自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領域,搜了一下園子,發現沒有這方面系統的介紹或討論,但很多戰友有這方面的疑問,加上本人最近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因此,借本版來專門討論一下自噬(說實在的,自噬屬于丁香園哪一個版塊的范圍我也選不好),與各位同行或有志于研究自噬的戰友共同學習,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人的目的就是交流
自噬分類
根據細胞物質運到溶酶體內的途徑不同,自噬分為以下幾種。①大自噬:由內質網來源的膜包繞待降解物形成自噬體,然后與溶酶體融合并降解其內容物;②小自噬:溶酶體的膜直接包裹長壽命蛋白等,并在溶酶體內降解;③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CMA):胞質內蛋白結合到分子伴侶后被轉運到溶酶體腔中,然后被溶酶體酶消化。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