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盈視角:蛋白質組學——質譜技術
蛋白質作為功能的直接執行者,在生物醫學領域中有著重要意義,檢測蛋白質表達、修飾、互作等有助于我們理解生命機體的各類機制和活動規律,為疾病的治療、診斷,藥物的開發、優化等提供有力的支持。質譜技術作為檢測蛋白質組學的主流技術,有必要了解其核心原理,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科學問題的解決。1.質譜的原理: 質譜是一種測量分子量與電荷之比(m/z)的原理的分析技術。其基本原理包括樣品離子化、離子碎裂、離子檢測和數據分析。 圖1 質荷比首先,樣品經過離子化過程,常用的離子化方法包括MALDI(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ESI(電噴霧電離)等。離子化后樣品中的分子會變成帶電離子。然后,離子被引入質譜儀的質量分析器,目前蛋白質譜最常用的質量分析器如Orbitrap(靜電場軌道阱)和Quadrupole(四級桿)。這些質量分析器利用內部的磁場或電場對離子進行檢測、分離、排序等,通過檢測器收集數據信息進行后續的分析。 圖2 質譜檢測原理......閱讀全文
華盈視角:蛋白質組學——質譜技術
蛋白質作為功能的直接執行者,在生物醫學領域中有著重要意義,檢測蛋白質表達、修飾、互作等有助于我們理解生命機體的各類機制和活動規律,為疾病的治療、診斷,藥物的開發、優化等提供有力的支持。質譜技術作為檢測蛋白質組學的主流技術,有必要了解其核心原理,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科學問題的解決。1.質譜的原理: 質譜是
定量蛋白質組學質譜采集技術進展(四)
無論是相對定量還是絕對定量方法,DIA很好地克服了DDA鳥槍法和SRM目標監測的種種不足, 在定量蛋白質組學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DIA 方法的循環時間仍然較長,只能與納流液相聯用,并使用較長的梯度以獲得足夠的色譜峰寬,限制了DIA 的應用范圍。這也是DIA 技術下一步需要解決
定量蛋白質組學質譜采集技術進展(一)
摘要 質譜是定量蛋白組學的主要工具。近年來隨著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深入,傳統質譜定量技術面臨著復雜基質干擾、分析通量限制等諸多問題。而最近一系列質譜新技術的發展,包括同步母離子選擇(SPS)、質量虧損標記、平行反應監測(PRM)、多重累積(MSX)和多種全新數據非依賴性采集(DIA)等,為解決目前蛋
定量蛋白質組學質譜采集技術進展(二)
同步母離子選擇(Synchronous precursor selection, SPS)技術的出現徹底解決了MS3 響應弱的問題。SPS 技術利用多頻切跡的選擇波形電壓(MultiNotch) [27] ,在線性離子阱中實現一次選擇同時獲得多個離子,最多可同時選擇15 個(圖2A)。利用這一原理,
定量蛋白質組學質譜采集技術進展(三)
然而PRM 的分析通量不如SRM。PRM 能同時監測最多10 ~15 個母離子,而SRM 能同時監測上百個離子對,因為高分辨質譜的有效掃描速度通常只有10 ~15 Hz,遠慢于SRM 的有效掃描速度。但是這一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多重累積(Multiplexing, MSX)技術的發展和使用有
質譜和蛋白質組學:擊中目標
Nature Methods - 5, 741 - 747 (2008)?? 作者:Nathan Blow?? 分析測試百科? 譯 ??? 近年來,質譜儀大幅提高了動態范圍和靈敏度,使研究者們在疾病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和驗證方面,更從容地面對挑戰。 ??? 在2008年6月的美國質譜大會(ASMS)
綜述:基于質譜技術的糖蛋白質組學與糖組學研究進展
糖是組成生命體的四大類重要分子之一,糖蛋白質是由糖鏈與肽鏈中的特定氨基酸殘基以糖苷鍵共價連接而成的蛋白質。糖蛋白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折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癥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
質譜技術幫助科學家發現蛋白質組學重要成果
最近,來自瑞士和荷蘭的科學家,對在22種不同生長條件下大腸桿菌表達的蛋白質,進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確定了超過2300個蛋白質,其中一些處于每個細胞一個副本的平均水平。由此產生的數據集描述了細胞中大多數(> 90%)的蛋白質量,對細胞生物學家來說這將是一個寶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十二月出版的《Na
AB-SCIEX推出創新的蛋白質組學質譜應用新技術
將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通力合作,專注發展 TripleTOF 5600 系統上的 SWATH? 采集方式,來研究全面的系統蛋白質組學 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市2011年6月7日電 /美通社亞洲/?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及 AB SCIEX(全球領
質譜組學,引領精準
8月,上海。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正值生機盎然的季節,一場造福行業發展的合作協議今日于上海簽訂。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多組學及精準醫療領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出席本次簽訂協議的嘉賓有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商務運營副總裁馮時瀚先生、上海中科新生命
《自然》子刊專題:蛋白質組學中的質譜
涉及到蛋白質組學分析的研究人員都知道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技術路線有兩條,一條是以雙向電泳加生物質譜的方法鑒定生物體系中各種蛋白的表達譜以及各蛋白表達程度的相對變化,另一條路線就是多維色譜與生物質譜相結合的稱之為鳥槍法的技術路線。其中質譜分析技術(Mass spectrometry,MS)是蛋白質組學常用
蛋白質組學質譜分析
Proteomics Primer1. Proteomics2. 2-D PAGE3. Immobilised pH gradients (IPGs)4. Mass spectrometry5. Principles of mass spectrometry6. Matrix assisted la
AB-SCIEX三大質譜平臺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2010年10月18~19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在上海復旦大學復宣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3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張麗華:搭建蛋白質組學研究平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自然科學研究,原則上應該是理性思辨能力更強的男性占優;而從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可以推斷,女性從事科學研究同樣可以做得出色。在分析化學領域,有這樣一位女性。她曾榮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和男性同臺競爭的舞臺上,她2014年入選了中組部“萬人計劃”; 2017年獲得了
第三屆質譜論壇:質譜技術在組學研究中的應用
技術講座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術專家 賈偉博士 來自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術專家賈偉博士帶來了題為《蛋白質結構質譜分析技術進行》的報告。賈博士在報告中重點介紹了蛋白質修飾分析、蛋白高級結構分析和蛋白差異構象分析這三方面內容。 蛋白質修飾分析 蛋白質
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研究中的分析方法
2003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繪制完成,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后基因組時代的研究重點自然落在了蛋白質頭上。為啥?因為中心法則告訴我們,基因的產物——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最終執行者。與基因組類比,研究生物體內全套蛋白質的科學,就是蛋白質組學。基因組計劃完成的同年,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啟動,令人激動
生物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 一、 前言[1,2] 基因工程已令人難以置信的擴展了我們關于有機體DNA序列的認識。但是仍有許多新識別的基因的功能還不知道,也不知道基因產物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活的有機體的。功能基因組試圖通過大規模實驗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但由于僅從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達時間、表達量、蛋白質翻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
可以說,蛋白質組學的發展既是技術所推動的也是受技術限制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技術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質研究技術遠比基因技術復雜和困難。不僅氨基酸殘基種類遠多于核苷酸殘基(20/ 4), 而且蛋白質有著復雜的翻譯后修飾,如磷酸化和糖基化等,給分離和分析蛋白質帶來很多困難。此外,
蛋白質組學+AI技術
人們在吞咽的時候,頸部有個器官會隨著吞咽動作上下活動,它就是甲狀腺。西湖歐米有望實現臨床轉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基于蛋白質標志物的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甲狀腺很小,但它影響到五臟六腑。數據顯示,每5個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其中,約60%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有10%的結節是惡性的,
“組學國標”項目結碩果:最精準的mRNA測序與蛋白質組質譜
二代測序、蛋白質組質譜,這些“高大上”的組學手段早已不是稀罕事,使人們對生命和疾病的理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些組學技術大量用于科研的同時,在應用領域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蛋白質組質譜技術和RNA測序目前幾乎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臨床應用,即便是在臨床應用得相對較多的DNA測序,也飽受重復性差、
島津攜手質譜專家,北京共話組學發展?——2023北京質譜專家沙龍組學專題會議
2023年8月17日,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舉辦的“2023質譜專家沙龍-組學專題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會議旨在促進質譜及組學行業專業人士交流、學習與合作。來自于國內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四十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現場?主持人?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析計測事業部營業部,北京
ZenoTOF?-7600系統:揭開脂質結構神秘面紗,提供組學新視角
代謝組學和脂質組學已越來越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關鍵手段,然而脂質分子的精準結構闡釋、低豐度代謝物的準確定性和定量,依然存在挑戰。以花生四烯酸為例,其學名為二十碳四烯酸,屬Omega6族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種具有四個雙鍵的20碳脂肪酸于1909年由 Percival Hartley 從哺乳動物組織中
杭州質譜學術大會系列:Astral突破質譜組學新極限
——2020-2023杭州質譜學術大會系列報導 6月11日,中國質譜學術大會 “新方法與新技術”專場報告中,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研究員、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麗華研究員、南京大學鞠幌先教授、賽默飛應用主管范自全等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帶來了關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結構分析的最新質譜檢測方法與應用
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研究中的分析方法介紹
2003年人類基因組精細圖繪制完成,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后基因組時代的研究重點自然落在了蛋白質頭上。為啥?因為中心法則告訴我們,基因的產物——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最終執行者。與基因組類比,研究生物體內全套蛋白質的科學,就是蛋白質組學。基因組計劃完成的同年,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啟動,令人
蛋白質組,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蛋白質組,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基于質譜的蛋白質組學,揭示不老分子的抗衰奧秘
——清華大學蛋白質化學與組學平臺主管鄧海騰教授專訪 近年來, NAD+的前體NMN作為抗衰老保健品成為京東最暢銷的商品,這是因為NAD+可能和每個人的健康壽命都有關系。這激勵著更多科學家們開展研究,探索NAD+多靶標抗衰老的功效和機理。基于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也在NAD+的研究中發揮重要作
譚敏佳:色譜質譜雙翼護航-助力蛋白質組學新突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9月23日,賽默飛雙重新品線上直播發布會召開,重磅推出了Thermo Scientific? TSQ? Plus 三重四極桿質譜儀和Vanquish Neo UHPLC 系統,為蛋白質組學、精準醫學、制藥和生物制藥、臨床研究、轉化研究等領域提供了從色譜到質譜的高效、高
蛋白質組學鑒定技術流程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蕞早由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的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首先提出的,是指一個基因組(Genome),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以細胞、組織或生物體全體蛋白質為研究對象,通過高通量的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蛋白質組學實驗技術大全
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是基于技術的進步和革新,蛋白質組學亦然。蛋白質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等特殊性質導致了蛋白質研究技術遠遠比核酸技術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但正是這些特性參與和影響著整個生命過程。在開始實驗之前,先看看這篇技術簡介吧。一?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在許多的細胞生命活動中,例如DNA復制、mRNA轉錄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