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長非編碼RNA(lncRNA)是癌癥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基因開關。這項研究于四月二十九日發表在eLife雜志上,為相關癌癥的治療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研究人員將這種lncRNA命名為PACER(p50-associated COX-2 extragenic RNA),他們發現PACER控制著COX-2基因的開或關,而這個基因過度活躍與炎癥、癌癥都密切相關。 人們知道,COX-2基因介導炎癥的發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炎癥可以幫助機體清除病原體和受損的細胞。但炎癥也有不利的一面,它會在癌癥的早期階段促進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科學家們相信,進一步理解COX-2基因的調控機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治療癌癥。 “解析COX-2基因的調控機制有很大的臨床意義,”文章的資深作者,Salk研究所的Beverly Emerson教授說。“COX-2在多種癌癥的發展過程中起促進作用,例如大腸......閱讀全文
近期,杭州市一醫院推出“天價”癌癥基因檢測套餐,售價最高的套餐達25800元。該基因檢測方法很簡單,只要抽取體內6至8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及胰腺癌等17種癌癥進行風險評估。市一醫院體檢中心楊芬芳主任說,基因檢測的原理,是根據基因位點的變化作一些判斷和評估,分析身體可能含有的疾
我們都知道,抑癌基因能夠有效保護機體免于癌癥的產生,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有時候這些抑癌基因或許也會促進癌癥進展,而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許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共同學習,揭開抑癌基因的神秘面紗! 【1】Nature:抑癌基因p53和罕見發育障
要研制出更強有力的癌癥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投資和長期的努力 2011年3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聚焦美國癌癥研究40年。圖為一張前列腺癌細胞的掃描電子顯微圖片,自1971年美國頒布《國家癌癥法》以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沒有明顯改變。(圖片提供:《科學》) 1971年12月,時任美
在癌癥治療研究中,科學家和制藥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靶向療法,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使健康組織不受傷害。目前,新靶向藥物研發非常困難。一個靶向藥物的研發成本約為1~2億美元,但大約90%的藥物在開發過程中失敗。因此,在該過程開始時選擇良好的藥物靶點被視為藥物研發最重要的部分。 為了提高藥物研發效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圖譜如果繪制成功,可望開辟癌癥個性化治療新時代 國際癌癥基因組協會將開展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癌癥研究計劃,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科學家之力,繪制完整的人類癌癥基因圖譜。 該協會4月29日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目前有英國、中國、美國、法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澳大
國際癌癥基因組聯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簡稱"ICGC")近日向科研界公布了超過1萬個癌癥基因組的數據。這些數據能更好地幫助全世界的癌癥研究者從基因方面了解癌癥,加快對癌癥的研究并幫助更多癌癥靶向治療的發展。 安大略癌癥研究所所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患有癌癥的兒童和成年人通常具有不同的發生突變的基因來促進疾病產生,這提示著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不同的療法。這一發現強調了對兒童癌癥進行精準醫療的必要性。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2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該“癌癥基因普查”描述了所有與致命癌癥密切相關的基因,以及這些基因在各種疾病中的功能,形成了超過700個基因的資源目錄,幫助科學家了解癌癥原因,找到藥物靶點和設計治療方案。為改善個體化醫學鋪平了道路,建立了針對特定遺傳功能或突變的抗癌藥物合集。 癌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DNA突變會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腫瘤組織基因組提取。 隨著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癌癥基因檢測愈發流行。基于自身健康的考慮,一些高危人群開始主動進行癌癥基因檢測。目前,癌癥基因檢測還處于發展階段,多數用于腫瘤的靶向治療以及臨床疾病的藥物治療,不過我國現在已有16種常見癌癥變異基因被破譯,可做預測性基因檢測。 精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是什么導致兒童患癌癥?基因被認為是罪魁禍首。11月18日發表于《新英格蘭雜志》上的一則研究表明,癌癥基因對兒童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認知,一些兒童攜帶的基因突變與成年人癌癥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相關。該研究或有助于醫生更好地篩查和治療年小患者以及確定其他家庭成員可能面臨的風險。 基因測序揭秘兒童癌癥基
據physorg網站2007年11月4日報道,一個國際科學家研究小組4日宣布,通過共同努力他們繪制了肺癌遺傳變異圖。肺癌是世界上導致癌癥病人死亡的頭號殺手。《自然》雜志在線版本于11月4日刊登了這一研究成果。研究對肺癌細胞的非正常遺傳進行了全面觀察,發現在人肺腫瘤中有五十多個基因組區域頻率地出現或消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的治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A compendium of mutational cancer driver ge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來自66種癌癥類型的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識別出了56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癥的襲擊?不僅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尋覓。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檢測”變成了熱門話題。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也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家里有多個癌癥患者,其他人該不該進行基因檢測? 目前,我國各種疾病及腫瘤的發病率均不斷升高,面對該現狀,我國的醫學研究更多的亦趨向于基因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發起抗癌“登月計劃”,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兩年內再為抗癌研究注入1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是讓癌癥研究的相關進展速度翻一番,在5年內取得原本10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本月早些時候,由癌癥專家組成的美國“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建議,抗癌“登月計劃”應在免疫療法、數據共享和建
目前已知超過100個新的癌癥驅動基因,幫助解釋了怎樣的腫瘤驅動會造成:相同的癌癥基因導致不同的病患! 在一項由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引導下的協作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兩個公開的“組學”數據庫創建一個新的目錄“癌癥驅動者”。當癌癥驅動基因的改變造成癌癥
英國桑格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合作者們最近發現了幫助阻止前列腺癌、皮膚癌和乳腺癌發育的新基因。這些基因能夠與眾所周知的腫瘤抑制基因PTEN配合發揮作用,該研究還發現這些基因與人類前列腺腫瘤存在相關性。抑制癌癥發育的新基因該研究揭示了一些參與癌癥發育的新途徑,這些基因有望成為治療PTEN突變癌癥的新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腫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NIH 【1】Cell Rep:揭示p53突變在癌癥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doi:10.1016/j.celrep.2019.07.001 TP53是研究最廣泛的癌癥基因之一,以其抑
近年來在精準醫療領域的研究和投資熱度不減。尤其是針對癌癥的早期診斷技術的開發如基因篩查等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身其中。對于各類癌癥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易感基因的研究則是這項技術的關鍵環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林東昕院士是腫瘤病因學領域的資深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腫瘤抑制基因研究領域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u0159 【1】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doi:10.1126/scien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12月22日《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闡述了12種癌癥的遺傳性,意外發現胃癌遺傳概率與乳腺癌等同,同時還揭示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變對其他癌癥的影響。 12種癌癥的遺傳性(遺傳性易感性) 長期以來,眾所周知癌癥的部分風險因素為遺傳,且遺傳突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抗癌療法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doi:10.1126/science.aau0159 要聽媽媽的話:西蘭花是有好處的。長期以來與降低癌癥風險有關的西蘭花和其他十字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測序技術在闡明癌癥發生機制、癌癥診斷及療法開發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各位一起學習! 【1】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癥治療藥物 doi:10.1093/jamia/ocw022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
最近,來自牛津大學和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單一基因的突變或許就能對人類機體的面部特征產生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都發現單一基因在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上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ence:單一基因或可驅動前列腺分化 do
個人化癌癥治療是癌癥治療的發展方向與研究熱點,相關的各種分子檢測方案的發展迅猛。美國一個癌癥中心開發了一個兩步法方案用于指導藥物選擇、選擇合適的患者參加藥物臨床實驗。 這兩步檢測法包括:第一步,對少量癌癥基因的突變熱點進行測序,這些基因通常有較為明確的針對性治療方案或者靶向藥物,此作為快速的初步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