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的疫情還在擴大。10月23日晚,馬里宣布境內出現首例埃博拉確診病例,患者是一名2歲女童,近期曾隨家人赴幾內亞旅行。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5日表示,西非埃博拉疫情病例數量已突破1萬關口,超過4500人死亡,疫情造成高達70%的實際死亡率。疫情升級,中國民眾對這個“非洲死神”愈發關注,這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也引發了很多思考。 自然環境為疫情肆虐提供“溫床” 以野生動物為食很危險。作為埃博拉病毒的源頭和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西非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解放軍302醫院門診部副主任周越塑表示,目前的研究認為,埃博拉病毒最早來自果蝠,可以傳染給其他動物,進而傳給人類。而在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邊遠村莊,由于部落文化,一些人以打獵為生,把果蝠當做常見食物。 臟亂差的環境必須改變。剛從幾內亞完成救治任務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么(音yao)改琦告訴記者,衛生環境差是導致西非埃博拉傳播迅速的重要原因。據他介紹,幾......閱讀全文
2014年是埃博拉年,這場埃博拉大流行始于幾內亞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邊境的一個村莊。2013年12月2日,一位兩歲男孩發燒、拉黑便、嘔吐,四天后死亡。男孩死亡一周后,他母親去世,12月29日,他3歲的姐姐去世,1月1日,他的祖母去世。 根據當地的習慣,在葬禮上不少人接觸了死者的體液,結
隨著西班牙對一名埃博拉患者的寵物狗處以安樂死,一些新的問題浮出水面:狗、貓、豚鼠這些寵物會不會傳播埃博拉?豬、羊、馬呢?到底要離哪些動物遠一些? 專家表示,動物感染埃博拉病毒和它們傳播埃博拉病毒并非一回事。包括狗在內,許多動物本身確實可能會感染埃博拉病毒,但無證據表明它們有能力傳播這種病毒。目
對于世界絕大部分人而言,非洲暴發的埃博拉疫情背后的病毒似乎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但Leslie Lobel認為人們將很快知道它的“身世”。 2012年,Lobel和一個研究小組花費6個月時間在烏干達研究埃博拉和相關病毒。在研究過程中,這些病原體在中非引發了至少4次獨立的埃博拉疫情暴發,感染了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病毒感染死亡人數的增加,人們自然而言會擔心起來,這種病毒在人類中到底傳播有多遠?另一種這樣的病毒會不會又憑空出現?由于持續的森林砍伐,對野生動物的獵殺以及對家畜的照料,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肯定不會是最后一種從野生動物感染到人類機體的致命性病毒,實際上,野生蝙蝠和靈長類動物體內存在大量
埃博拉(Ebola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這種病毒來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屬于絲狀病毒,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后,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
早在1999年,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埃博拉病毒可以在精液中保存數月,但是研究沒有深入進行。10月14日發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的兩篇學術論文為埃博拉病毒潛伏性特征提供了更為確切的研究,解釋埃博拉幸存者有可能引發疫情二次爆發的原因。其中一篇
當烤鵝吱吱作響,圣誕樹亮起彩燈,《細胞》雜志社的氛圍則完全不同。編輯緊張地盯著電腦屏幕,逐字逐句地校對著一個特洛伊戰爭“木馬計”般的“故事”。 這是一篇非常重磅的論文,題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結合內吞體受體NPC1的分子機制》。在論文針對的那場“戰爭”中,入侵者正是肆虐了40年的埃博拉病毒,被攻
繁殖是人類必須的活動。而精子作為繁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重點。 然而一項新的評估報告顯示:人類精液為許多危險病毒提供了潛在的隱藏場所和繁殖地,其中竟然可以潛藏多達27種病毒的遺傳物質! 近日,一組研究對以往醫學文獻的進行了回顧,確認了在人體精液里面有27中病毒的遺傳物質存在。
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治療中心的衛生工作者。 7月20日,致命埃博拉病毒可能已登陸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非洲最大城市。疑似感染者為男性,日前從利比里亞來到該市。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埃博拉病毒暴發正洶洶而來。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無有效療法。該病毒通常由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傳
世界衛生組織6日發布公報說,埃博拉病毒不通過空氣傳播,并且未有證據顯示病毒出現變異。因此一些關于埃博拉病毒可能會變異成可通過空氣傳播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臆測。 世衛組織強調說,研究顯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觸出現癥狀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是與患者體液直接密切接觸,其中患者的血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綜述性文章中,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精液或會為許多危險的病毒提供藏身之所和繁殖之地;當前醫學文獻進行的綜合性分析,結果顯示在人類的精液中發現了27種感染性病毒,包括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拉沙
8月19日,醫院保安人員在接收一名埃博拉疑似病例的柏林沙里泰醫學院特殊隔離病區門口警戒。 8月19日晚,德國柏林夏洛蒂醫院宣布,當天下午收治的一名女性患者并未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是感染了瘧疾。這一診斷讓所有相關接觸者松了一口氣,此前被緊急封鎖的地區也恢復了正常。然而這一場“虛驚”卻實實在在地檢驗了德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國家開始大肆傳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兒出現“小頭癥”。雖然這個病毒對于成人來說癥狀非常輕微,然而對于非常脆弱的孕婦和新生兒而言,簡直像噩夢一樣的存在。近兩年來,僅僅巴西一國,就出現了超過兩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頭癥。這些年來,病毒
1995年,美國電影《極度恐慌》描述出了令人恐慌而絕望的埃博拉病毒。 隨著埃博拉肆虐40年后,今年暴發在西非四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發現埃博拉病毒以來最大的災難。 然而受制于一些軟件因素,我國在SARS后開始籌建的全球第八座生物安全最高級別實驗室P4實驗室,已經開工11年尚未建成。有業
世界衛生組織8日拉響埃博拉疫情“全球警報”,呼吁國際社會向西非疫區提供援助。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說,西非地區埃博拉疫情“嚴重且反常”,是“近40年來這類疫情最復雜的一次暴發”。 世衛組織6日至7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緊急閉門會議,磋商應對方案。世衛組織8日在聲明中說,此次埃博拉疫情是“國際關注
目前沒有藥物可用于治療埃博拉病毒、登革熱病毒或寨卡病毒,這些病毒每年感染數百萬人并導致嚴重疾病、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如今,來自美國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兩項新研究最終可能改變這一點。他們鑒定出這三種病毒劫持人類細胞的關鍵途徑,并且發現至少有一種潛在的藥物能夠破壞人類細胞中的這個
專家建議治療“埃博拉”可嘗試抗毒血清療法 截至8月12日,死亡率高達50%~90%的埃博拉病毒已導致非洲國家逾千人死亡。由于當前尚未找到病毒確切來源,也未研制出預防疫苗和治療藥物,給世界各國防控埃博拉疫情帶來極大難度。 面對突如其來的埃博拉病毒,解放軍第302醫院傳染病專家介紹了埃博拉
病原體能使人類群體性致病甚至致死,為追本溯源,找到變異基因作為有效靶點,科學家們在迎戰埃博拉病毒的過程中取得突破。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 “對埃博拉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6日發布公報說,埃博拉病毒不通過空氣傳播,并且未有證據顯示病毒出現變異。因此一些關于埃博拉病毒可能會變異成可通過空氣傳播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臆測。 世衛組織強調說,研究顯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觸出現癥狀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是與患者體液直接密切接觸,其中患者的血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導致人和靈長類動物發生急性感染的烈性傳染病。自1976年首次被發現以來,埃博拉出血熱已多次在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暴發流行,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2013年起,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相繼出現在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且以驚人的速度傳播。 截至2014年1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和控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二代測序技術)全面應用的首次‘實戰’。”日前,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第
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28日報告說,他們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組測序工作。初步分析顯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是過去10年中從中部非洲傳入,病毒可能先從動物傳染給人,之后在人際間傳播。 來自美國、英國、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的研究人員當天在《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今年5月底到6月中旬,
測序埃博拉病毒株 研究人員已經對來自西非病人的99個埃博拉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西非是有記錄以來發生最大規模埃博拉病毒感染暴發的地方。他們的結果對埃博拉病毒(EBOV)在2014年暴發時是如何及何時進入人群的提供了見解,它們可能會指導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及了解治療標靶的方法。過去的埃博拉病毒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石正麗、嚴兵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開發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埃博拉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條和埃博拉病毒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并于近期在法國里昂P4(生物安全等級4級)實驗室獲得驗證。 通過和法國里昂P4實驗室合作,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中心研究人員對新
在利比里亞,社區衛生工作者和志愿者是埃博拉響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瑞貝卡·羅賓遜在工作中沒帶手套。她說,搬動患者的時候,一個錯誤的步驟就會增加自己感染埃博拉疾病的幾率。相反,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乘坐摩托車挨家挨戶工作的時候,她會穿上防雨外套和靴子,并拿上一瓶洗手液。 她的目標是,幫助追蹤
據Nature報道,援助組織無國界醫生組織稱,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非洲剛果(金)分發的埃博拉疫苗不夠廣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自2018年8月以來,剛果(金)的埃博拉病毒流行已導致3100多人患病,并造成2100多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的一個分支機構,自去年非洲剛果(金)爆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包括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在內的絲狀病毒的性傳播機制。圖片來源:William Discher, U.S. Army Medical Research Insti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科學家在塞拉利昂邦巴利(Bombali)區發現了一種新的埃博拉病毒,并命名為邦巴利病毒,至少有兩種蝙蝠攜帶這一病毒。這是在人類身上檢測到之前,在動物身上發現的第一種埃博拉病毒。該病毒可能感染人類,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引起疾病。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人類已發現5種埃博拉病毒
美國醫藥巨頭強生(JNJ)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該公司的Idylla埃博拉病毒分類檢測試劑盒(Idylla EBOV Test)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UseAuthorization,EUA)。醫藥產品緊急使用授權(EUA)指由FDA在實際的或潛在的緊急狀態下對
摘要: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論文,首次證實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為埃及果蝠,馬爾堡病毒為埃博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 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蝙蝠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病毒庫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