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抗精神分裂藥物的作用機制與預想的不一樣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可能出現感知、思維和情感方面的嚴重紊亂,對日常生活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多巴胺假說是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的重要假說之一。多巴胺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癥可能與大腦中多巴胺的過度活躍有關。過度活躍的神經遞質導致特定神經回路的失衡,從而引發幻覺、妄想、思維紊亂、情感疏離等癥狀。抑制多巴胺活性被認為是抗精神病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之一。 大腦紋狀體區域的棘狀投射神經元(SPNs)分別表達多巴胺受體D1(D1R)和多巴胺受體D2(D2R),受體與Gαs偶聯可以增加或降低SPN活動。通過調節SPN,可以達到平衡紋狀體輸出的目的。 以往科學家認為,抗精神病藥物是通過與D2R結合來抑制多巴胺活性的。事實上,D2R在紋狀體之外的腦細胞中也有表達,根據受體表達水平預測的藥物治療效果往往與實際存在誤差甚至完全相反。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獲得了精神病神經基礎理解的里程碑式發現——與抗精神病藥物相結合調控紋狀......閱讀全文
顛覆認知!抗精神分裂藥物的作用機制與預想的不一樣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可能出現感知、思維和情感方面的嚴重紊亂,對日常生活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 多巴胺假說是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的重要假說之一。多巴胺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癥可能與大腦中多巴胺的過度活躍有關。過度活躍的神經遞質導致特定神經回路的失衡,從而引發幻覺、妄想、思維紊亂、情感疏離
抗代謝物與藥物作用機制的研究
抗代謝物第二個研究方面是進一步察明藥物的作用機制,尚有許多藥物是在抗代謝物理論基礎上才能得到闡明的。
Nature子刊顛覆傳統認知:EGFR致癌新機制
人類EGFR蛋白控制著細胞的生長。在許多癌細胞都存在EGFR基因突變或是擴增。因為這個原因,它被當作是靶向性治療的一個攻擊點。 在癌癥研究所的Maria Sibilia指導下,維也納醫科大學綜合癌癥中心和維也納總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發現了并非如以往認為的那樣,這種蛋白的危險性并不取決于它存
Nature顛覆潛伏HIV傳統認知
由美國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即便是在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患者的血液中無法檢測到HIV之時,病毒仍然在淋巴組織中進行復制。 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來認識盡管給予了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V仍然存留于機體內的機制。研究論文發布在1月27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顛覆認知!肥胖的元兇竟是睡眠不足!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周遭的肥胖小兒隨處可見。醫學上把BMI大于30稱之為肥胖。最新數據顯示,近20年我國兒童肥胖的患病率上升了近十倍,比例已達20%。持續攀高的數值令人擔憂。 近日,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肥胖小兒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他們選取了42個年齡在0到1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年齡,
顛覆認知!衰老會促進癌癥復發!
年齡是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預防老齡化的發展可能會阻止癌癥的發生。衰老的某些特征也會在細胞中發生。一方面,衰老是一種有效的抑制腫瘤的機制。這是由細胞周期阻滯程序和誘導免疫介導的。然而另一方面,衰老細胞在衰老組織中積累,阻礙組織更新并導致年齡相關性癌癥有關的慢性炎癥的發生。因此,衰老的選擇性干
Science新文章顛覆miRNAs傳統認知
根據發表在12月18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人體一小段DNA(比典型的基因要小幾千倍)生成的一個分子,對個體是否能夠控制他們的肌肉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這篇文章中,來自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報告稱,不能生成一種叫做microRNAs的遺傳分子的動物會出現諸如肌萎縮
百健收購輝瑞全球首創精神分裂認知障礙藥物
3月12日,百健(Biogen)公司宣布與輝瑞公司就藥物PF-04958242達成收購協議,該藥物是一款全球首創的準臨床2b期AMPA受體增效劑,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相關認知障礙(CIAS)。此次資產收購將包括前期支付7500萬美元,以及另外高達5.15億美元的開發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外加一定比例
Nature顛覆傳統認知,揭示細胞的意外功能
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直被視作是中風或腦損傷后康復障礙的某種類型的腦細胞,它的生成有可能實際上是止血和促進修復的必要條件。 損傷后大腦中的干細胞生成了這些星形膠質細胞。它們遷移到損傷位點,比以前認為的更有效地促進了復原。這些來自于小鼠的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24日的《自然》(Natu
顛覆認知,大腦的計算能力要高-10-倍以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 3 月 9 日發表在《 Science 》上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并可能導致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方法以及開發“思考” 更像人類的計算機。 神經元的電信號傳導 該研究主要集中于樹突的結構和功能,其是神經元的組成。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
顛覆傳統認知,表觀遺傳學之謎
盡管大多數生物體都是利用基因組上的甲基標記來監控基因表達,淡水原生動物Oxytricha trifallax卻利用這些標記踢走了垃圾DNA(95%的基因組序列)。這一研究發現駁斥了以往研究做出的通常攜帶四個細胞核的單細胞纖毛蟲無甲基化DNA的結論。 論文的第一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后
顛覆舊識!關于精子,這點認知我們錯了
生命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開始的!一項最新發表在Nature子刊上的研究顛覆了關于受精的認知。這項研究稱,在受精過程中,父親的精子捐獻的中心粒是2個,而不是1個。而這一新發現的精子結構可能會導致不孕、流產和出生缺陷。 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題為“A nov
上海藥物所抗精神分裂癥1類新藥TPN672獲準進入臨床研究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沈敬山課題組和蔣華良課題組合作研發的抗精神分裂癥1類新藥TPN672及其片劑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核準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獲準進行臨床研究。這是兩組合作共同獲得的第三個國家1類新藥臨床批件。 上海藥物所自1932年建所伊始,就開創了從解
研究發現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的靶點及作用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制藥工程系宋高鵬副教授聯合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劉叔文團隊發現了一類基于芐基四氫異喹啉為結構骨架的三位點結合型流感病毒PAN抑制劑。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這是該團隊繼發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Me
研究發現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的靶點及作用機制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制藥工程系宋高鵬副教授聯合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劉叔文團隊發現了一類基于芐基四氫異喹啉為結構骨架的三位點結合型流感病毒PAN抑制劑。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這是該團隊繼發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抗胰蛋白酶的作用機制
α1-AT具有較強的血管通透性,在肺組織中的濃度較其它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或α2-巨球蛋白的濃度高,而且對NE的專一性更強,因而它主要抑制肺臟中彈性蛋白酶的活性,保護肺部不受彈性蛋白酶的酶解損傷。α1-AT抑制蛋白酶的過程是一個自毀模式的反應過程,α1-AT除了被其捕獲的蛋白酶緩慢裂解外,同時α
顛覆認知!Nature子刊:中國科大團隊對藥物遞送屏障的重大發現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 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 Tai 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IF=38)在線發表題為“Breaking through the ba
Science:顛覆認知,大腦的計算能力要高-10-倍以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 3 月 9 日發表在《 Science 》上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大腦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并可能導致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方法以及開發“思考” 更像人類的計算機。 神經元的電信號傳導 該研究主要集中于樹突的結構和功能,其是神經元的組成。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
Cell顛覆傳統認知:出人意料的mRNA修飾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又稱中心法則),遺傳信息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其為活體生物中遺傳信息的解碼和翻譯提供了一種簡單的解釋。 當然在現實中,這一過程比近60年前DNA雙螺旋結構的共同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Francis Crick首次提出的要遠遠復雜得多。其一,有多
Science顛覆傳統認知,揭示基因表達的隨機性
來自Ludwig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現象,其有可能改變人們關于基因組如何表達從而生成及維持哺乳動物生命的一個普遍觀點。這篇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論文,幫助解釋了為何基因相同的動物有時在生物學和外形上會如此的不同,以及為何由共同的一組異常基因引起的一些遺傳疾病在不同個體
抗雌激素的藥物相互作用
1、與阿霉素、長春新堿、甲氨蝶呤、環磷酰胺、氟尿嘧啶等抗腫瘤藥合用可增強活性和療效,但應注意合用劑量。2、與苯巴比妥合用,可降低本品的穩態血藥濃度。3、雌激素可影響治療效果,不宜與雌激素藥物合用。4、抗酸藥、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可改變胃內pH值。使本品腸衣片提前分解,對胃有刺激作用。故與上
抗膽堿能藥物的作用特點
1.食管疾病或機能障礙的癥狀是吞咽困難、吞咽疼痛、胃燒灼感和反胃。抗膽堿能藥對來自腫瘤或食管狹窄等所導致的機械性梗阻無效。 已證實這類藥物能抑制食管蠕動 雖然曾經觀察到抗膽堿能藥能降低下端食管括約肌(賁門)的壓力,但對該部位的作用變異不一。 對食管賁門彌漫性痙攣或失弛緩性,抗膽堿能藥無肯定的或
抗甲狀腺藥物的探索與突破
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內分泌科第二常見疾病,影響著全球約2%的女性和0.2%的男性健康。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中國甲亢總發病率為3%,其中女性為4.1%,男性為1.6%。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甲狀腺學組2010年組織的中國十城市甲狀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十城市人群的甲亢患病率為3
科普:關于柴油的事,這篇文章顛覆你的認知!
一般來說,柴油車比汽油車可以節省至少20%的油耗。在歐洲市場,柴油車的平均占有率超過了50%,在法國柴油車占比甚至達到了80%~90%。就連亞洲近鄰日本,近年來柴油車的保有量也在飛速增長。 不過,柴油車并未在我國“生根發芽”。目前,柴油車在我國發展不起來的公認原因主要有兩個:柴油品質差和供
Nature顛覆傳統認知,解答免疫學謎團
來自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們現在不僅解開了SHP-1基因突變導致多種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謎團,還發現了一種藥物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預防某一炎癥性皮膚病。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形式的白細胞介素-1(IL-1)通過不同的線路促進了炎癥。這一發現顛覆了當前普遍認為IL-1α和IL
中國團隊成果登Nature,顛覆“長壽基因”認知
8月22日,《Nature》期刊在線發表了這一篇題為“SIRT6 deficiency results in 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的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劉光慧、動物研究所的胡寶洋和李偉課題組合作以食蟹猴為
Cell顛覆傳統認知,健康飲食因人而異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節食不起作用(延伸閱讀:Nature:節食怎么就這么難?)?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在一周的時間內追蹤了800人的血糖水平,顯示即便我們都吃相同的食物,人與人之間代謝食物的方式也有所差異。這些發表在11月19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了,個體化營養能夠幫助人們鑒別出
Cell顛覆傳統認知,健康飲食因人而異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節食不起作用?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在一周的時間內追蹤了800人的血糖水平,顯示即便我們都吃相同的食物,人與人之間代謝食物的方式也有所差異。這些發表在11月19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了,個體化營養能夠幫助人們鑒別出哪些食物有助或妨礙他們的健康目標。 血糖與糖
最新研究或將顛覆你對“癌癥靶向藥”的認知
眾所周知,藥物的研發過程不僅漫長而且失敗率高、耗資巨大。很多抗癌藥物在實驗室檢測中似乎很有希望,但常常在人體臨床試驗中失敗。為什么大多數進入臨床試驗的抗癌藥物會失敗?其背后的機制是怎樣的? 對于這一難題,冷泉港實驗室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給出了部分答案。研究發現,靶向蛋白質的抗癌藥物雖然可以殺
顛覆認知!細胞內的核糖體不盡相同
核糖體是細胞內蛋白質生成的重要場所,有著蛋白質“合成工廠”之稱。當經由轉錄過程生成的mRNA從細胞核出來后,核糖體會與之結合,并在tRNA的協助下啟動翻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在真核生物的進化過程中,核糖體的大小也明顯增加,主要由rRNA和蛋白質構成。 很多科學家認為,這一生成蛋白質的關鍵車間都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