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將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重啟調查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學術抄襲、學歷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一事,相關涉事方復旦大學在1月3日下午舉行通報會表示,去年已開始調查相關問題,認為王正敏不存在抄襲,而現在會啟動復查,并盡快拿出結論。王正敏則否認學術造假,而受牽連方——將“人工耳蝸”產業化的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力聲特)及其母公司海南海藥,截至昨日,均未作出任何正面回應。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是否存在學術造假? 據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主任周魯衛介紹,該委員會在2012年2月收到王宇澄的舉報材料后進行了調查,經過校內外專家四道審查程序,在 2013年8月19日形成了《關于舉報我校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報告》。這份可在該委員會網站上查到的報告認定,王正敏提供的醫學博士學位證書已獲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定,學歷造假問題不存在;王正敏作為合作者之一發表的幾篇中文論文......閱讀全文
-院士的“學術造假”風波引發海南海藥人工耳蝸“混戰”
上海力聲特人工耳蝸銷量不佳 2009年海南海藥增資上海力聲特,涉足人工耳蝸項目 2010年8月17日海南海藥公告定增預案,擬募資11.4億元,其中1.67億元增資上海力聲特,擴建人工耳蝸產能,并取得力聲特51%股權 2012年上海力聲特的人工耳蝸產品上市,但銷量并不理想,當年銷
王正敏等研制成功我國首部數字化可編程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幫助重度聽力損失的聾啞人恢復聽覺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進口人工耳蝸昂貴的費用讓很多有聽障孩子的工薪階層和貧困家庭難以承受。記者4月16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專家王正敏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研制成功我國第一部數字化可編程人工耳蝸。這是繼澳大利亞、奧地利和美國之后
復旦將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重啟調查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學術抄襲、學歷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一事,相關涉事方復旦大學在1月3日下午舉行通報會表示,去年已開始調查相關問題,認為王正敏不存在抄襲,而現在會啟動復查,并盡快拿出結論。王正敏則否認學術造假,而受牽連方——將“人工耳蝸”產業化的上海力聲特
申報階段就造假,學術如何“正衣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日前公布了一批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學術造假案例。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陸續有數百篇論文因為造假被通報。求真是科學研究的基石,每一次學術不端行為不啻撼動這基石的“地震”。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這樣的“地震”年年有甚至時時有,而且正在以新形態新手段呈現新特點。學術不端行為在科
中科院回應院士被舉報:將嚴格按程序處理
今天,中科院就復旦大學附屬耳鼻喉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其導師、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學術造假一事作出回應。 據介紹,中科院學部在2012年11月收到王宇澄對王正敏的投訴后,隨即致函復旦大學,要求對投訴情況進行調查核實。2013年9月,學部收到復旦大學回函和調查報告。 而后,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
-人工耳蝸上市兩年市場低迷-十家投資機構一日浮虧2.61億
日前有報道稱,中科院院士王正敏“克隆”國外“人工耳蝸”樣機冒充自主研發,并獲得國家多項研究經費。而海南海藥正是購買這一ZL技術的乙方,一時間被卷入“學術造假”漩渦。無論海南海藥以公告形式或帶患者方式澄清產品質量無問題,但除了打壓下去了進口品牌價格外,人工耳蝸產品上市兩年市場一直低迷是事實。
國產人工耳蝸優化項目啟動
由衛生部資助2171萬元的公益性專項“國產人工耳蝸優化及臨床技術研究”項目近日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啟動。 人工耳蝸植入是治療重度和極重度耳聾的唯一有效方法,但人工耳蝸被國外產品壟斷,且價格昂貴,最低在15萬元左右的市場價使很多患者望而卻步。同時,由于漢語和英語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
王正敏院士為老中青三代開防聾“藥方”
人工耳蝸,給了先天失聰兒童一線“聲機”。 可進口耳蝸,售價動輒20多萬元,讓多數患者望而興嘆。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在院士風采館舉辦的第十一期“走近院士”講座上,中科院院士王正敏教授透露好消息。 國產人工耳蝸已完成所有臨床驗證,其上市價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 神經
刺激大腦可提高人工耳蝸功效
植入人工耳蝸的人,有的可以在植入后幾小時內識別語音,有的則需要幾個月或幾年。圖片來源:Michael Matthey/dpa/Alamy ? 研究人員發現,刺激與警覺性相關的神經元有助于植入人工耳蝸的大鼠學會快速識別曲調。研究結果表明,大腦中藍斑(LC)區域的活動可以改善失聰嚙齒動物的
國產人工耳蝸研發和臨床驗證進展迅速
人工耳蝸是聾啞患者開啟有聲世界的鑰匙,但其市場長期被昂貴的進口產品壟斷。記者從4月24日在杭州舉行的全國人工聽覺植入研討會上獲悉,國產人工耳蝸的研發和臨床驗證進展迅速,有望打破洋貨壟斷,讓我國2780萬名聾啞患者享受平價優質產品。 這次研討會是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主辦的,全國
王正國:學術一旦遭遇功利,創新就會成為泡沫
“創新高等教育,推進科技創新,科教興國戰略才能落到實處!” 75歲的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正國一直關注著全國兩會。作為開拓我國沖擊傷學、創傷彈道學和交通醫學研究,引領創傷醫學發展,創造了諸多中國和世界“第一”的老一輩科學家,王正國始終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
丟了人工耳蝸要開顱?專家告訴你,誤會了
近日,一則“外地小伙在京乘坐地鐵丟失人工耳蝸”的新聞嚇壞了大家。小伙子丟失了價值20萬元的人工耳蝸,不僅價格嚇人,更嚇人的是,器械找不到的話,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 被嚇壞了的大家一邊在在朋友圈里全民“找耳蝸”,一邊科普人工耳蝸知識。就在這個過程中,事情卻發生了反轉——先是有專家出來澄清,
研究揭示人工耳蝸恢復聽力的神經機制
科學家通過一項大鼠研究闡明了使人工耳蝸恢復聽力的神經機制。這項研究提供了途徑,有助于改善廣泛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性能。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 人工耳蝸植入可幫助全聾患者恢復聽力,但反應差異很大。有些接受植入的患者可以在植入物激活后數小時內理解談話,但有些人即使在數月之后仍無太大起色。為理解原因
名校緣何頻出學術造假事件
各類不合理的考評機制,導致大學校園充滿浮躁與急功近利 近日,全國多所名校相繼卷入學術造假事件,隨后又迅速作出回應,積極消減負面影響。不過,從造假事件的披露來源地學術打假網站來看,國內存在類似事件的高校絕不僅僅只有這幾所,關于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的舉報不勝枚舉。對此,多位教育專家呼吁,如果不考慮改變產
王敏:義務與責任加速職業步伐
?王敏???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 胡珉琦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研究員王敏從小酷愛踢球,學生時代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但當這一理想磨滅時,他明白了,不是所有的熱愛都能成為一輩子的事業。做一名古生物學者,最初與興趣無關,是義務與責任一直加速著王敏的職業步伐,讓他成為了中
那些上了天的學術造假套路
瘋狂的牛仔 Hoss Cartwright 曾是《國際農業創新及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的編輯,不過他這次找了個好借口沒有參加去年的第五屆世界病毒學大會:因為他根本不存在啊。 此
“同行評審”造假再曝學術丑聞
北京時間3月27日,《華盛頓郵報》在一篇題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學論文劍指大面積“同行評審”造假丑聞》的文章中稱,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單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多家高校附
學術不端的罪與罰:國際學術界造假事件梳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對韓春雨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韓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無論之后迎來的是“鮮花”還是“大炮”, 韓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對學術不端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針對學術不端的戰爭從未停歇。從2005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干細胞研究造假震驚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
雙側感音神經性耳聾(人工耳蝸植入)臨床路徑
? 一、雙側感音神經性耳聾(人工耳蝸植入)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雙側感音神經性耳聾(ICD-10:H90.3)。??? 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ICD-9-CM-3:20.96-20.98)。??? (二)診斷依據。??? 根據《人工耳蝸植入工作指南》(中華醫學會
新技術將提高人工耳蝸激活神經元的效率
耳蝸植入物(人工耳蝸)是一種植入式聽覺輔助設備,其功能是使重度失聰的患者(聾人)產生一定的聲音知覺。與助聽器等其它類型的聽覺輔助設備不同,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聲音,而是位于耳蝸內,功能尚完好的聽神經施加脈沖電刺激。耳蝸植入物被置于充滿液體的鼓階中,與螺旋神經節及其突起的距離較遠,耳蝸植入物
打擊學術造假,是鐵律,是道義
編者按 對于任何一位以科學精神為旨歸的研究人員來說,“求真”毫無疑問是應當遵守的“底線”。然而,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踐踏科研真實性底線的“偽科學”事件以及學術造假行為卻層出不窮,這無疑是對科學尊嚴的嚴重挑戰。 作為以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的媒體,《中國科學報》歷來都將打擊偽科學、揭露學術造假
中國人工耳蝸植入技術達世界先進水平
????? 第三十七屆美國耳鼻咽喉科學年會近日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楊仕明教授,就該院近20年來開展的1681例電子耳蝸植入以及中國人工聽覺植入現狀做了主題報告,并首次在國際會議上介紹了由該院參與研發的中國產電子耳蝸的臨床應用和推廣情況,引起世界同行的廣泛關注。
基因療法與人工耳蝸結合-失聰者欣賞音樂有了希望
過去40多年中,人工耳蝸幫助很多失聰人士重回有聲世界,但除了基本的語言交流外,使用者仍然無法欣賞音樂,無法感受較為復雜的聲音。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科研成果或許會改變這一局面。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23日在美國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說,他們新研發了一種“電—基因輸送”療法,即利用人工耳蝸
貴州科學院王正強被“雙開”
2月8日,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日前,經省紀委批準、省監委指定管轄,省紀委省監委派駐第十二紀檢監察組與盤州市監委聯合對貴州科學院科技與經濟戰略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正強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王正強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對黨不忠誠、不老實,處心積慮對抗組織審查;違規使用公務用
王浩敏團隊制備成功石墨烯納米帶
3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并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3月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王浩敏團隊制備成功石墨烯納米帶
3月10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該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并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3月9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FDA批準Cochlear公司的新一代人工耳蝸支持MRI
眾所周知,在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前需要摘除任何金屬性質的物品。如果檢查對象植入過人工耳蝸,那就需要通過簡單的門診手術移除。1997年,Cochlear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家生產可接近的磁體的人工耳蝸制造商。如今,FDA本次批準的新型人工耳蝸突破局限,可以安全進行MRI掃描。 近日,美國食
明星學術造假的“三重門”
“明星學霸”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近期引起輿論持續關注。輿論重壓之下,翟天臨對其錯誤反省、道歉,表示愿意配合調查,并申請退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北京大學對翟天臨作退站處理,對相關合作導師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處理;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其導師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代表委員批駁學術不端:造假之風緣何甚囂塵上
學術造假,要人人喊打 學術打假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十年來,方舟子實名打假盡顯執著本色。舉報李連生造假的西安交大6位教授對學術凈土的捍衛值得欽佩,他們打假之路的艱辛令人深思。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呼吁,對學術造假要采取“零容忍”態度。 “在誠信建設方面絕不讓步,從嚴懲處治理學術
美大學教授撰文:學術造假誰之過
近期,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對兩個內分泌學科研造假事件責任人進行了懲處,一個是印第安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Emily Horvath,另一個則是惠氏制藥公司前研究員Boris Cheskis。在這兩起事件中,責任人分別在其研究基金申請書、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的論文以及博士論文中造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