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起搏器“馴服”帕金森病
“世間有種疾病能讓病人每天在人間與地獄之間來回,這種疾病叫做帕金森病。”一位飽受折磨的 56 歲患者這樣形容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癥狀表現為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他部分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給眾多患者和家庭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同樣影響人數巨大的神經系統疾病還有癲癇、疼痛、阿爾茨海默病等。 對于帕金森病,目前有 3 種治療方法:藥物、毀損手術、腦深部刺激(一般也被稱為“腦起搏器”)。其中,腦深部刺激治療安全、可逆,療效確切,能有效緩解肢體震顫僵直,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國際公認的最佳外科療法。多年來,腦起搏器神經調控植入器械主要由美國的一家公司生產,昂貴的治療費用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如今,清華大學研制出中國第一個治療帕金森病的腦起搏器,目前已通過臨床試驗并獲得產品注冊證,由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進行產業化,產品價格大大降低,給更多的患者帶來了希望。......閱讀全文
心電圖分析:植入起搏器患者發生暈厥
男性患者,57歲,因意識喪失數秒送入急診科。患者意識自行恢復,訴左肩部疼痛。數年前曾植入起搏器,心率控制在60次/分。胸片提示起搏器有2個導線(位于右房和右室)。心電圖如下。問題:根據患者的病史描述、心電圖、胸片等檢查,可推測患者意識喪失的原因是什么?心電圖分析心電圖示為規律的窄QRS波,心率58次
新型起搏器可向醫生發送患者腔內心電圖
近日,科學家開發出最新一代Eluna系列起搏器,并獲得了歐盟“CE”認證。當患者遇到心房纖顫或其他心臟問題時,起搏器可向醫生發送通知和腔內心電圖。 新一代Eluna產品包括單房起搏器、雙房起搏器和心臟再同步裝置,這些設備均采用 Biotronik的ProMRI技術,讓接受植入的患者安全
老年女性患者植入起搏器后仍頭暈心電圖分析
一名62歲的女性患者,為行單腔起搏器的常規評估就診。該患者訴間斷出現頭暈癥狀。以前的心電圖存在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下一步的處理是什么?A.電生理檢查(EPS)B.增加起搏電極的感知敏感度C.植入一根右心室電極導線D.不需要進一步處理心電圖分析▲心房起搏伴自身心室下傳,Ⅰ度房室傳導阻滯,RBBB,左
全國首例!帕金森患者成功植入最新智能腦起搏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68.shtm 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中心醫療團隊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智能可感知腦起搏器 (瑞金醫院供圖)本報訊(記者 唐聞佳)醫生一邊向患者的腦部植入細微電極,一邊將餅干大小的神經刺激器放置在
不用關機,植入腦起搏器患者也能做磁共振了
“不抖了。一點都不抖了。” 11月10號,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以下簡稱“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遠程程控室內,遠在四川的帕金森患者張先生,隔著屏幕傳遞著自己擺脫抖動的喜悅。 10月10日,中國科大附一院神經外科主任牛朝詩教授團隊,成功臨床實施全球首例“可充電、可
我國自主研發腦起搏器為帕金森患者減負10多萬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記者從11日在京舉行的第四屆清華腦起搏器論壇——帕金森病日關愛活動上獲悉,我國自主研發的清華腦起搏器,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已經造福1600名帕金森患者,為每位患者節省治療費用10多萬元。 帕金森是一種影響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腦起搏器治療帕金森病是
國產腦起搏器打破美技術壟斷-自主創新為患者減負
一條“國產腦起搏器打破美國獨家技術壟斷”的消息,在2013年歲末讓眾多帕金森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這一技術創新,是我國實施醫療器械產業創新戰略的碩果之一。 自主創新為患者減負 帕金森病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病,患者會出現顫抖、僵硬、遲鈍等綜合癥狀。據統計,我國帕金森病
六齡童植入心臟起搏器-成國內接受該手術最小患者
日前,一名6歲兒童在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實施了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成為我國新型主動電極植入年齡最小的患者。 今年6歲的小男孩明明患有心室間隔缺損,3歲時曾做過開胸修補術。最近病情加重,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父母帶著明明輾轉多家醫院尋求治療,都因患者年齡太小且為二次手
安裝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心臟驟停...
安裝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病例分析?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肝癌并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且已安裝心臟起搏器,在全麻下行第8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出現心臟驟停,經積極搶救心肺腦復蘇(CPCR)成功,無神經系統并發癥,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病例介紹?1.1臨床資料?患者,男,68
腦起搏器“馴服”帕金森病
“世間有種疾病能讓病人每天在人間與地獄之間來回,這種疾病叫做帕金森病。”一位飽受折磨的 56 歲患者這樣形容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癥狀表現為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他部分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給眾多患者和家庭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經
心臟起搏器的原理
脈沖發生器定時發放一定頻率的脈沖電流,通過導線和電極傳輸到電極所接觸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細胞受到外來電刺激而產生興奮,并通過細胞間的縫隙連接或閏盤連接向周圍心肌傳導,導致整個心房或心室興奮并進而產生收縮活動。需要強調的是,心肌必須具備有興奮、傳導和收縮功能,心臟起搏方能發揮其作用。
心臟起搏器的簡介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于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1958年第一臺心臟起搏器植入人體以來,起搏器制造技術和工藝快速發展,功能日趨完善。在應用起搏器成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治療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介紹
在直立傾斜試驗中觀察到,大約有1/3的病人在暈厥時有竇性心動過緩或停搏,因此,對于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防止暈厥發生。應用頻率應答性雙腔起搏器比較理想,但由于目前缺乏臨床隨機試驗和充分的證據證實,而且植入起搏器有感染、出血、靜脈血栓形成、心包填塞等并發癥,因此起搏器不作為首選治
肥胖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在超聲引導外周神經阻滯下行...2
討論 ?起搏器植入術后感染發生率為1%~1.3%,好發于術后1年內,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草綠色鏈球菌多見。當存在起搏系統感染(瓣膜或電極導線引起的心內膜炎、敗血癥)的證據或有起搏系統囊袋感染(膿腫、裝置腐蝕、皮膚粘連、非靜脈系統的慢性滲出竇道)的證據時,相關指南推薦必須完全取出裝置及電極導線。然而因感
帕金森病人植入腦起搏器后稱“重奪身體控制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27.shtm 40多歲的患者陳生(化名)被帕金森病折磨數年,行動遲緩、肢體僵硬、常發震顫。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陳生接受了最新型國產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這項用于大腦的自主研發醫療技術拯救了近萬人!
11月26日是首例清華腦起搏器臨床植入10周年的日子。記者從日前舉辦的清華大學首例清華腦起搏器臨床植入十周年座談會獲悉,10年來,這項技術已累計植入患者近萬人,受帕金森疾病困擾的大腦正被這項技術“喚醒”。 帕金森病是一種老年慢性病。最初患者的手和足表現出節律性震顫,行動遲緩,系鞋帶、紐扣,穿脫
肥胖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在超聲引導外周神經阻滯下行...1
肥胖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在超聲引導外周神經阻滯下行起搏器清創深埋術病例報告患者,男,48歲,175 cm,124kg。2016年9月27日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device,CRT-D)植入術。2017年5月3日因“左胸部心臟起搏器植入
國產神經導航儀器造福腦病患者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最近宣布,醫院神經外科利用復旦大學數字醫學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神經導航手術系統,成功為一名患者一次性切除腦內6枚縱行排列、深淺不一的海綿狀血管瘤,目前患者隨訪狀況良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張曉彪介紹,患者受長期反復癲癇發作的困擾,經診斷發現,其腦內有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
“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通常也不會影響壽命。但如果患者沒能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殘,最后出現如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可能會威脅到生命的并發癥。”前不久,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帕金森及運動功能障礙學組聯
心臟起搏器的系統組成
人工心臟起搏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常將脈沖發生器單獨稱為起搏器。起搏系統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將心臟自身心電活動回傳至脈沖發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電源(亦即電池,現在主要使用鋰-碘電池)和電子線路過程,能產生和輸出電脈沖。 電極導線是外有絕緣層包裹的導電金屬線
心臟起搏器的系統組成
人工心臟起搏系統主要包括兩部分:脈沖發生器和電極導線。常將脈沖發生器單獨稱為起搏器。起搏系統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將心臟自身心電活動回傳至脈沖發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電源(亦即電池,現在主要使用鋰-碘電池)和電子線路過程,能產生和輸出電脈沖。 電極導線是外有絕緣層包裹的導電金屬線
心臟起搏器的原理簡介
脈沖發生器定時發放一定頻率的脈沖電流,通過導線和電極傳輸到電極所接觸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細胞受到外來電刺激而產生興奮,并通過細胞間的縫隙連接或閏盤連接向周圍心肌傳導,導致整個心房或心室興奮并進而產生收縮活動。需要強調的是,心肌必須具備有興奮、傳導和收縮功能,心臟起搏方能發揮其作用。
清華腦起搏器論壇聚焦帕金森病治療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據報道,在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目前我國正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的數量在逐步增加,發生帕金森病這一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也漸漸增多。 為幫助更多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了解治療該病的最新科技進展,由清華大學、北京市科委主辦,清華大學神經調
科研人員培育出生物心臟起搏器-或取代電子起搏器
科研人員16日說,他們給豬的心臟注射一種基因,成功培育出可以治療心律異常的“生物起搏器”。如果證實在人體中也有效果的話,這種“生物起搏器”也許有一天能夠取代電子心臟起搏器,給一個已達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產業帶來沖擊。 這一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研究負責人、美國錫達斯-賽奈心臟研究
我國腦神經調控技術步入“領跑者”行列
今天上午,北京市科委與清華大學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由清華大學研制的治療帕金森氏癥第二代國產腦起搏器,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即將入市。該項目由北京市科委立項支持,歷時12年,相關產品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局面,標志著我國腦神經調控技術步入“全球領跑者”行列。 目
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能夠研制、生產腦起搏器的國家
由多家部門支持、清華大學歷經10年攻關開發的腦起搏器系列產品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先進技術水平,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能夠研制、生產腦起搏器的國家。 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將來臨之際,科技部、清華大學、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部門和單位6日在清華大學共同
神經干細胞有望助腦瘤患者修復認知功能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進行的動物研究顯示,神經干細胞有望幫助腦瘤患者修復受損的認知功能。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培育出患腦瘤的實驗鼠,并對它們的腦部進行放療,實驗鼠的認知能力因而受到損傷。放療2天后,研究人員向它們的腦部植入人類神經干細胞,在隨后 1個月及4個月的評估中,這
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元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美國大約有340萬癲癇癥患者,占總人口的1.2%。盡管大多數患者對藥物治療有反應,但是仍有20%-40%患者在嘗試多種抗癲癇藥物后繼續發作。還有一個問題,即使藥物能起作用,也可能產生認知和記憶障礙以及抑郁。 德州A&M大學醫學院分子和細胞醫學系教授、再生醫學研究所副所長Ashok K. She
“父子檔”聯手為感染HIV患者切除聽神經瘤
今年30歲的小亮(化名)近半年來右耳反復耳鳴,同時出現了聽力進行性減退,在當地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后,發現患上了右側聽神經瘤。他在8年前意外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并一直在當地疾控中心規律治療。因感染HIV,他在多地就診時多被婉拒。 聽神經瘤雖多為良性,但腫瘤在顱內位置深,周圍重要神經血
第四屆清華腦起搏器論壇關注帕金森病
4月11日,正值世界帕金森病日,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市科委主辦,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承辦,中國帕金森病協作網、北京品馳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等協辦的“第四屆清華腦起搏器論壇——世界帕金森病日關愛活動”公益活動在清華舉行。該論壇旨在推動全社會關注老年人健康、關注帕金森病,讓更多的人了解腦起搏器是治療帕